青岛美术实力·姜勃印象

  姜勃是“地道”的青岛人,在临邑路上小学,在少年宫学画。

  因为老师有一手强悍的连环画“功夫”,少年姜勃就有了极充分的白描训练。

  此后,他再也没有正规的美术教育,上过几年职高,混过几年社会,因为没有扔掉画笔,还当选过青岛十佳美术新人。后来,为了娶媳妇“哄”老丈人开心才在铁道大厦上了一年多半班。然后,就跑到了北京。在宋庄镇大兴庄,和做浮雕壁画工程的万里雅,一边“干活”一边创作。

资料图:牡丹亭·板上油画
资料图:牡丹亭·板上油画

  可以说,姜勃真正的美术创造是从观察和体会开始的,他就像艺术市场上生出的浮萍,嗅觉极其灵敏,从杨少斌身上寻到启发后,他很快打开局面,不仅能够靠艺术养活自己,而且旋即成为海外画廊追猎的艺术家。他的才能是能够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又能够飞快地干出来,递到人家腮帮子边上。别人心情舒畅,他也衣食无忧。

  他也从不回避自己的被影响,比如他从不讳言对里希特的学习,他不爱给自己涂脂抹粉,干净利落,是条汉子。

  当渐渐羽翼丰满的时候,姜勃才开始回过头,寻找自己与现实的关联。

  2009年的“春运T26”系列就是这种关联的落实,容易想象,这个男人曾经在多少日夜和这条由青岛开往奔往北京的列车发生联系,他睡在它的怀里,醒来或者尚未睡去的时候,他看着更多的人,在它怀里折腾,以及恹恹欲睡。那些人,或者也是自己,或者是自己身后的那些生存,以及时代。他从此开始找寻自己了。

资料图:中山公园· 布面油画
资料图:中山公园· 布面油画

  2011年,他又有了在此基础之上的“停顿”,他潜心探究的是绘画语言本体的问题,他想冲破困扰自己的西方语言体系,找一条面对中国自己的当代美术史和传统的道路。

  而生成于2013年冬天的《半导体》系列,就是这样一组创作,他希望借助一个过往的题材,稳固现实中对梦想的渴望。

  他飞快地动作着,飞快地前进着。他不是爱耽于冥想的那种人,他的“千秋大梦”,能够被他内心的“闹钟”唤醒——他是那种半夜三点睡,也要早晨六点起的人。

  对他来说,现实是他最好的发条,也是最准确的发条。

2014年04月18日 推荐

臧杰

网号良友大漠,批评家,良友书坊主持,著《民国美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