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美术寻踪·郭梦家与王文彬

   

王文彬与郭梦家 

    1928年,12岁的郭梦家随全家由诸城搬来青岛,从内陆到港湾,一个城市向他敞开。

    这一年,天主教堂印刷所排字工王乃赓的儿子王文彬出生于平度路"三星里"。王文彬出生八天后,42岁的王乃赓依然喜不自禁,他带着儿子到了教堂,请神父为王文彬作洗礼。王乃赓为儿子寻得的教父是德籍神父维一,维一给王文彬起了教名叫"戈里高利"。

油画《天主作证》 

    十五年后,郭梦家已经成为中共滨海区委派往青岛的"特工",他潜伏在金融系统的上层,秘密开展着地下工作。因为曾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郭梦家很快与东莱银行经理吕月塘的公子吕品相熟,而毕业于京华美术专科学校的吕品是琴岛画会的副会长和发起人之一。

    王文彬是1940年进入琴岛画会夜校的,那年他刚刚12岁。贫寒加刻苦,又勤于请教,使他很快成为与吕品走得最近的学生之一。后来,王文彬喜欢上了木刻,吕品就让他去向郭梦家请教。

    在郭梦家的指导下,王文彬很快掌握了木刻的技巧。1943年6月29日,他完成了第一幅木刻作品《路》的创作,次月,该作就发表于《民民民》杂志封面上。

 王文彬木刻作品《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使青年王文彬成了一名寻路人、踏路人。1944年8月,同学兼好友的纪福和决定投身抗战,王文彬以这幅作品为礼物送别。

    1945年12月,王文彬乘着舢板,穿过美国军舰横陈的胶州湾,抵达位于胶南县濠北头的山东滨海解放区青岛海西工委驻地。由于没有介绍信,海西工委不愿意接收这个热血青年。听说他有位美术老师叫郭牧(郭梦家当时的名字)后,海西工委即通过地下交通线向郭梦家征询情况,郭梦家积极正面地介绍了王文彬,使得王文彬很快有了工作。

    王文彬在后来写成的《琴岛画会追忆》中,这样描述郭梦家对他在绘画的帮助:"赵仲玉耐心地教我掌握素描的步骤和方法,而郭梦家则纠正我在素描上出现的热衷于抓细节和光影小趣味的毛病,让我抓结构、动态,树立整体的观念,这培养了我较扎实的造型基本功而受益终身。"

    对王文彬而言,郭梦家就像是等在他人生前面,那个扶助他的旅人。

    1992年,王文彬曾经南下上海看望郭梦家。这张模糊的合影,就登在刊载《琴岛画会追忆》的《春秋》1995年第2期上。

    尽管,有时候历史就像这张合影一样模糊,但你还是可以从中寻到它的踪迹,感受到那些看似已经消散的情感与温度。

    2010年6月15日,94岁的郭梦家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相较于郭梦家,从小就疾病缠身的王文彬没有走出那么悠长的人生之路。2001年10月1日,73岁的王文彬病逝于北京。

    在与世界别离之前,王文彬的心情极坏,时不我待的焦虑困挠着他,因为上呼吸机不能说话,他对呼吸机十分抵触,他就用文字作表达,并留下了许多凌乱的纸条。其中一张纸条下,记录下他的一段回忆:"1933年我上一年级,学校校歌至今没忘,这校歌的作者我还记着名字,是小学校长,一个中国出家人(天主教修士),他别看是天主教,却极爱国,不仅爱国,还在校每周训话中大讲反对德意法西斯……"

    王文彬所说的学校是明德小学(德县路小学),所提及的校长是天主教圣母文学会修士彭玉麟。

2013年09月10日 推荐

臧杰

网号良友大漠,批评家,良友书坊主持,著《民国美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