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城中路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编年史,不断延伸的道路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之路。青岛的道路遍布历史的沧桑。

  1897年,德国的军舰强行改变了一个小渔村的命运,与西方文明接轨。青岛被德国占领之后,开始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所以青岛第一批路名是德国式的路名,如“亨利亲王街”(今广西路)、“威廉街”(今太平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占领了青岛。城市易主,青岛的路名穿上了“和服”。如“佐贺町”(今广西路)、“舞鹤町”(今太平路)。

  一百年过去了,西洋东洋都像一阵风过去了,道路还在,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一代代人来来去去,留下无数的足迹。城市的道路,就在哪里,等你来,留下私人的印记。

青岛的道路
青岛的道路

  1996年秋天,列车在胶济铁路上奔驰,闯入理想之境,那时我还是一个爱做梦的大学生,相信所有的陆路都通达海洋。火车抵达青岛是凌晨一点多,一走出站,便感受到带着腥味的风,风从海上来,循着海的气息,走过短短的一段路,看到了月色中涨潮的大海,心随海一起起伏,涌动着狂喜与激动,脚下的太平路一定能够感觉到。

  青岛的道路在我的记忆里,总会让我联想到某种气息。1997年夏天,我来青岛工作,乘坐5路车到学校报到。小雨淅淅沥沥,漫长的路途,拖着两条长长的大辫子的5路电车,走走停停,我坐在一个靠窗的座位上打着瞌睡。车开到葡萄酒厂附近,仿佛进入一个清凉的梦境,梦中空气新鲜,带着森林的气息,雨滴打在阔大的树叶上,天籁清音犹如空灵的歌在梦中游走。忽然睁开眼睛,发现电车行驶上在一个绿色长廊,高大的法国梧桐组成了浓密的绿荫,遮住了雨,挡住了噪音,空气饱含水分,湿润、清凉,夏日的燥热消失了,让人感到无比愉悦,无比惬意。

  1999年,我在一家报社上班,从住处李村到中山路附近上班,喜欢乘坐366车。车行驶至四流南路时,我总是用贪婪的目光和那些可爱的法国梧桐交流,它们和大学路上的法国梧桐一样,让你觉察到因为行道树的存在,城中的路变得有历史感,城中的路布满了时间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

  道路和某种气息相连,和某种气味相伴,道路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366车行至北岭,车上的人便拥挤起来,这个时候,我手中往往有一本打开的书,书是另外一种道路,让时间变得静止,让外界的噪杂变得不存在;书是一种途径,走进精神境界,抵达思想无限宽广的空间,当车行至长春路附近,空气中便有一种香甜醇厚的气息,不用抬头,我就知道,颐中烟草集团到了。车行至华阳路附近,空气中浓郁的花生油的香味便会袭来,精神还沉醉在书中,感觉却被这熟悉的气味唤醒。

  十几年过去了,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海底隧道开通了,青(岛)黄(岛)不接成为历史。城市不断地扩张,每年都有新增加的道路。城市的道路上,标识出流动的车站,不管我们曾作短暂停留还是呼啸而过,都会成为记忆中交叉路径的一部分。

2013年04月25日 推荐

柳已青

媒体人,专栏作家。致力民国人物研究,著《西南联大生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