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青岛人,都会在八大关留下人生年轮的足迹,春夏秋冬,四季风霜,留下一幅幅剪影。
小时候,父母领着孩子去八大关春游。韶关路上的碧桃,将一条幽静的道路,燃烧得如同漫天云霞。父母领着孩子在碧桃树下留影,那一年的春日,孩子开眼看世界,世界在他的眼中,如同盛开的桃花。一晃,孩子长成了青年。夏日的黄昏,这位青年牵着恋人的手,走在正阳关路上,两旁的紫薇花独占芳菲,在向晚的海风中,开出一串明艳,一对恋人走过之后,串串紫薇晃动,如同恋人之间的私语。秋天,居庸关上的五角枫经过秋霜,满树枫叶一片火红,当年的恋人,经过世事浇漓,经过人间波折,鬓已星星,心不扬波,在宁静而热烈的居庸关路缓缓走过。冬日大雪之后,八大关海边空旷无人,在沙滩上,当年在碧桃树下留影的孩子,已经成为耄耋老人,风吹起他银色的头发,他的身前是一波又一波的浪花,身后是积雪的青松,此种人生的况味,当是苍凉而寂寞……
八大关,欧韵青岛的象征。来青岛的游客,都会来此游览。八大关海滨风景区,十条道路,纵横交错,道路以长城关隘命名。每一条道路上植有不同的花木,一关一树、关关不同。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花木掩映的别墅庭院,潮涨潮落的大海波浪,置身八大关,犹如在画卷之中。
八大关是城市与自然、街道与庭院、建筑与花木组成的艺术品。这个艺术品诞生于德国人的城市规划,完善于上世纪30年代的建设。经过百年的时间检验,它的艺术价值在时间的长河中凸显出来。
2013年6月1日,青岛美丽“冻”人。这天上午,天阴欲雨。我带女儿去八大关,参加半岛小画家的写生活动。刚没有走到花石楼下,就看到一群人穿着民国时期的服装,聚集在马路边候场拍戏,原来是电视剧《青岛往事》剧组的群众演员。后来,听同事说,黄渤在附近的第二海水浴场拍戏。一些痴情的女游客等着,趁黄渤拍戏的间隙,请他签名。
在花石楼前的海滨,一群戴着红色头巾的小朋友,坐在靠着墙壁的一排椅子上,一个个将画板放在腿上,一会儿抬头观看眼前的海滨风光,一会儿低头细细勾勒。远方的海天,海滨的海浪,金黄的沙滩,浓绿的树荫,红色的楼房,徜徉其间的游人,都在小画家的画板上呈现。他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着八大关的风光;他们也成为海滨的风景,不时有游人驻足观看。眼前的景象,让我想起卞之琳的《断章》,套用卞诗人的妙句,也可这样形容:
你坐在海滨画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海风濡染了你的妙笔
你写生别人的梦
当游客纷纷将照相机对准眼前的风景,就把观赏让渡给了各种各样的镜头(单反,爱疯,爱拍的,到底哪一种是游客的眼睛?)。而最原始也最艺术的绘画,成为另一种观看之道。影像是重造或复制的景观。每一张影像都体现一种观看方式。最简单的观赏风景,变得复杂了。在机器复制时代,不论在什么风景区,静静地观赏,却成为一种奢侈。
当半岛的小画家们转移到公主楼前写生,沿海带着凉意的风浪,隐去了。这里安静。宛如丹麦童话中的房子,高耸的尖顶与舒缓的斜坡,在松树与冬青的掩映下,展现出音乐一样的节奏变化。而从不同的位置观看,呈现出不同的几何造型,红色的屋瓦,青色的墙壁,花岗岩砌的院墙,有着油画一般的色彩。孩子们懂得美,在老师的指点下,进入到用笔为公主楼造像的艺术创作之中。
我转入另外一条幽静的小街,看了看路牌,是居庸关支路。街道起伏错落,别墅的院墙是沉静的黄色,上有红色的砖做成镂空的造型。走过大片的绿地,槐树的落花簌簌地落下来,在无人的街道上,仍然散发着醉人的芬芳。而路边停着一辆车上,则有许多槭树的花,那是被风带来的,两翅翼然,如同小巧的蝴蝶。
人类的目光始终与城市的风景相伴相随。等我转回半岛小画家作画的地方。驻足观看,发现有几位小朋友,把在公主楼前拍摄婚纱摄影的一对新人,画在画中。
无边无垠的大海之上,美不胜收的八大关上空,如果有一双无所不知的眼睛,那一定是上帝的摄像头。他不动声色地观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城市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