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应注重精神慰藉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个在夕阳红老年公寓院举办的一个关爱老年人的公益活动。这天,夕阳红老年公寓院里里外外,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气氛。由青岛市养老服务协会与华润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发起和组织的这次社区献爱心慈善活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在出资购买老年医疗保健品、为老人义诊送一份健康的同时,特意安排了文艺演出、游戏互动和抽奖等环节,激发了老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5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登台表演了小合唱《最美不过夕阳红》,年已89岁的入住老人现场演唱了京剧《贵妃醉酒》选段……老人们欢声笑语,乐此不疲,和谐愉悦的气息充满了活动现场,让老人们在活动中获得精神慰藉,在充满一阵阵掌声和笑声的欢快气氛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资料图:老人们在表演节目
资料图:老人们在表演节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基本满足,但其包括心理需求、情感关怀等方面的精神生活还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有效的帮助。根据现代经济学著名的“恩格尔系数”和马斯洛关于五个需求层次的心理学理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然会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费用在整个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支出所占的比重则会越来越大。另据调查表明,我国老年疾病患者中50%—80%是源自老年人的心理疾病,约70%的心理疾病是由于老年人缺少精神关怀所导致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老年人心理疾病的问题,并尽可能多地给抑郁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予充分的精神慰藉,这是老年人及家人、养老从业人员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充分认识和积极应对的问题。

  其实,老年人群中出现的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心理性疾病,与人到老年期所遇到的变故而得不到适度的精神慰藉有直接的关系。譬如,老年人退休后,由于工作的丧失,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常常出现不适应,较大的落差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交往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容易导致老年人精神抑郁;有的老年人因亲友相继离世,特别是配偶的去世,往往会形成较大的精神创伤,容易诱发心理性疾病。上述诸种类型的老人易出现抑郁、焦虑、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尤其需要精神慰藉,早日脱离心理疾病怪圈的困扰。

资料图:多关心老人一点
资料图:多关心老人一点

  由此想来,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关怀以及来自感情上的支持。首先,子女要给老人更多的关爱。子女们要多关心父母,尽量减少空巢家庭对老人的危害。对于丧偶的老人,如若条件允许的可以考虑再婚,再婚对缓解老年人的心理性疾病有较大的帮助。其次,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在发挥工作人员的骨干作用的同时,还应动员家庭、社会的力量,尊重和关心照顾老人,使他们在有心理困扰时有诉说的对象和场所,得到精神慰藉,感受到关爱,避免和降低负面情绪,激发其生活的信心,促进老年人身心处于良好状态、健康长寿。

  然而,在社会助老活动中,有些单位和机构——其中也不乏一些公益团体,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侧重于捐款捐物,给予老年人所谓“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上的帮助,或者习惯于做一些诸如打扫卫生等传统的助老活动,而容易忽略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更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公益团体或许受政府部门追求GDP这种考核指标的影响,眼睛首先盯在参与单位或个人所捐款的数量上,然后确定是否值得派员出席和参与活动。这种做法很容易挫伤许多爱心人士的积极性,特别是会直接伤害一些草根组织做慈善公益活动的满腔热忱,其结果也必然会影响到被救助者的救助效果。

资料图:帮老人剪指甲
资料图:帮老人剪指甲

  开展关爱老人活动,切实提高实际效果,组织者首先应当眼于老年人的特点,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策划开展相关的活动。譬如,通过组织文体活动,为老人提供一个扩大交际面的平台,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接触周围的人,从而克服自身的性格缺陷,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有条件的可以为老年人开设心理卫生讲座及进行个人资讯,以期老年人能够通过接受外来信息和帮助,自觉调整自己的情绪,正确评价自己,以积极、稳定的情绪适应养老院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承受力。这些活动的作用一点也不逊色于物质上的帮助。

  通过开展以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的关爱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去关注老年人,奉献爱心,从更高层次上,满足老年人的正常需求,让老人们不再感到孤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安享晚年,让他们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014年6月19日 推荐

李庆年

青岛作家,出版《上善若水》《戎马行》等多部散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