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美术寻踪·追寻郭梦家

  手头的这本《往事钩沉》是从孔夫子旧书网上买的,56页,自印本,有郭梦家先生2005年6月的签名和钤印。这一年,郭梦家先生已经89岁。

  这本集子里收录了郭梦家仅存的两张木刻,一张《游行》刻画的是上海学生1935年12月24日为呼应北平“一二?九”运动走上街头的情形;另一张是木刻人像《高尔基》。它们得以存留皆是因为曾经刊发在1936年7月出版的《铁马版画》上,当时《铁马版画》的主编是江丰和野夫。

郭梦家木刻?游行
郭梦家木刻?游行

  受胞兄影响,自幼热爱文学与美术的郭梦家是诸城郭家庄人氏,地主家庭出身。

  据《往事钩沉》里说,郭家庄分为前庄和后庄,前庄里住的是地主,后庄里住的是雇农。

  1916年出生的郭梦家,第一次来青岛是在1928年,他们一家从诸城迁居而来。租住在观象山半山腰的一座楼房里。从山下马路到他家要经过两道二十几阶的台阶和四五幢楼房,附近住了二十几户人家,有洋行买办,有绸布店小老板,也有失业的老会计。

  郭梦家的哥哥郭虹隽,比梦家年长四岁,来青岛后就读于市立中学,他还以所在的街道生活为题材写了一篇叫《S街上》的短篇小说,并拿给时任市立中学语文老师的王统照看,得到了王统照的赞许和鼓励。

  那一阶段,郭梦家对聊城路、大窑沟一带印象极深。他在回忆文章里说,那里不仅有日本的领事机构,还有日本警察和恣意横行的日本浪人,可以称得上是不是租界的租界。

  1930年,郭虹隽去北平读书,依然保持着对文学和写作的热爱。少年郭梦家则与几个同学参与了《青岛民报》一个叫《群》的副刊组稿,每期还刊登一首郭虹隽的新诗。

  1933年,郭梦家一家又迁回诸城。

郭梦家回忆录
郭梦家回忆录

  其时,郭梦家也已求学北平,在一间美术专科学校里读书,他和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的同乡臧君宇住在西单的一间公寓里。这时,他开始接触到了版画。

  郭梦家最初对版画的印象,来源于《现代》杂志刊发的《中国现代木刻选》,这个小专题共刊出了胡一川、夏朋、张望等人的八幅木刻版画。“发人深思的题材选择,鲜明的黑白对比,以及运用刀锋刻出线条形成的力度”,都给了郭梦家很深的印象。不久,他又读到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行的麦绥莱勒木刻连环画集——《一个人的受难》和《光明的追求者》加深了他对版画的热爱。木刻的自学也由此开始。

  1934年夏,他由这间学校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就读于西画系。

  在上海美专,郭梦家学习木刻的热情空前高涨。当时,“MK木刻研究会”刚刚被查封驱散,但这根本无法压制青年学子们的热爱与冲动。

  1935年冬,郭梦家加入了左联的外围组织“文会”,并与江丰、野夫等人结识,从此开始参加版画界的一些活动。

  据郭梦家说,当时除了《1935.12.24》和《高尔基》像之外,他还完成了《希望》和《码头风光》等木刻作品的创作。

  而那时候,鲁迅先生已经对木刻的艺术性提出了要求,告诫大家单单题材好没用,还要有好的技术。

  郭梦家对自己最初粗疏的技艺异常羞涩。他曾经检讨,《1935.12.24》缺乏对示威人群中人物细节的刻画,在情绪上的渲染也不够。而当时的青年木刻家力群,也对他的这幅作品提出过批评,认为他在表现英国巡捕对示威群众进行镇压时,还人为添加了印度阿三(印度巡捕),是欠妥的。

  但在1936年10月举行的全国第二次木刻联合流动展览会中,《1935.12.24》和《高尔基》还是入选其中。

  郭梦家同时参与了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的筹组,他和白危还协助江丰起草了协会章程。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辞世。作为新兴木刻运动的倡导者和导师,鲁迅的故去,对木刻界的打击不言而喻。青年木刻家们加紧团结起来,要推动新兴木刻的发展进程。11月,即宣告成立了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并刊布宣言。宣言中郭牧(郭梦家)也是具名的二十四人之一。

  1936年,郭梦家回到诸城老家,与哥哥郭虹隽共同任教于县立第六小学(府前小学)。在诸城,郭梦家开始宣传与普及木刻,他在县文化馆组织了木刻展览会。展出了《铁马版画》和麦绥莱勒的木刻连环画,以及《苏联版画集》和珂勒惠支的画册。

  一年后,他将学生们的木刻作品选出,编辑了一本《群蜂版画集》,并手印了几百本,一部分还邮寄给了野夫。

  1937年冬,中共诸城临时县委成立。不久,郭梦家即被发展为中共党员。

高尔基像 木刻
高尔基像 木刻

  郭梦家在1995年10月写就的《我与版画》一文中言及:“抗战爆发后的当年11月,服从革命需要,我到山东莒县一个抗日游击部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当时改造这个部队的任务艰巨繁重,从此就把版画创作完全丢下了,和版画界的朋友也失去了联系,在动荡的战争年代我过去创作的版画也荡然无存了。”

  郭梦家所参加的这支部队,是由当地土匪改编而成的队伍,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1943年,郭梦家第二次出现在青岛。这一次,他接到的是滨海区党委安排的潜伏任务。

  他供职于金融界,并很快混迹于业界上层。

  其时,作为东莱银行少公子的吕品也就职于金融界。琴岛画会,很快成了联结郭梦家和吕品的一条纽带。

  后来成为琴岛画会夜校学生的王文彬,在提及郭梦家时说:“当时郭梦家就经常在他的油画风景中以深沉的色彩,有力的线条和奔放的现代油画风格,以青岛的小港、溪船和街景为素材,充分而典型地表现这个沦陷中的海滨城市特有的阴郁气氛。”

  当王文彬下决心要搞木刻创作后,“吕品给予了我以很大的支持,他不仅送给我木刻板和刀具,而且让我多向郭梦家请教,还告诉我郭梦家战前就学于上海美专时即已活跃在木刻战线上了……”

  于是,王文彬和琴岛画会的学员母振元,常结伴去郭梦家家中请教。“郭梦家在看我的木刻创作时,一方面对我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热情的鼓励,却也经常明确地指出那些创作中的消极因素——时常流露的某种悲观情绪。”——他说:“不要因看到当前的黑暗而失去希望,要坚强地面对现实,就坚信未来必定是光明的。”

  当时,作为学生的王文彬并不了解郭梦家的身份。1945年,王文彬投身解放区后,解放区的党组织通过地下关系“逆向”了解王文彬的情况,正好找到了郭梦家,郭则起作了正面积极的介绍,使得王文彬顺利投身“革命队伍”。

  在青岛的地下工作中,郭梦家一直和上下级保持着单线联系,他所领导的党员有沈勇、石秀卿和张子石,他本人先后进入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署和青岛信用合作社工作。

  1946年至1947年间,青岛市市长李先良一派和国民党青岛市党部葛覃一派,因内部争斗矛盾激化,葛的妻子、立法委员刘巨全出面组织青岛信用合作社,郭梦家则参与了该社的筹建,并创建了台东镇分社,并将之发展成地下工作的阵地。

  1948年,琴岛画会创建十周年。在励志社举办八人画展,郭梦家和赵仲玉、吕品、王关石、陈大羽,以及叶又新、王文彬、母振元等三名学生共同参加了展览出品,

  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郭梦家还暗中主持了对青岛广播电台的保护工作。1949年后,郭梦家出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青岛分公司的副经理。此后调至上海市商业二局工作。

  离开青岛,郭梦家的艺术家身份也从此“消除”,只是在文革的审查中,这一身份才得以被证实。

  1981年秋,郭梦家到北京开会,并去木樨地的江丰寓所探望了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江丰。江丰惊诧地问:“你这个人到哪里去了?”

2013年09月03日 推荐

臧杰

网号良友大漠,批评家,良友书坊主持,著《民国美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