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美术笔记2·火车催动

  如果说遗老士绅是注入青岛肌体的一支营养针,那么胶济铁路,则是长年滋补这个城市的一剂汤药。铁路线不停歇的人来人往,使得这个城市的血脉得以贯通。

  1929年,36岁的孙沾群和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设于曲阜)校长宋还吾 坐着火车来到青岛。这年的6月8日,二师学生在该校礼堂演出了林语堂编剧的“独幕悲喜剧”《子见南子》。作为默许者的校长宋还吾,允许学生在圣人故里拿圣人“开涮”不是渎职就是“渎神”,于是很快被“调厅另有任用”。是年12月,宋还吾出任青岛铁路中学校长,同行的孙沾群被聘为图画劳作教师。

赫保真
赫保真

  孙沾群自此栖身青岛,直至1951年染腮腺癌去世。

  尽管孙沾群后来为画界熟知更多是因为他是李苦禅的老师,也是张朋、郭士奇、王君华的老师,但他之于青岛书画的贡献则是无法抹杀的。

  孙沾群是安丘人,毕业于山东优级师范学堂美术工艺专修科,后在省立第三师范(设于聊城)、省立第二师范(设于曲阜)教书,李苦禅即是其在“三师”任教时的弟子。

  有资料说,孙沾群在“二师”时,除刻苦自励、勤于临池外,每年暑假还到上海美专,拜访名师,其花鸟技艺尤为高超,师法吴昌硕、任伯年,而另具个人不羁的风格。在花鸟中,芙蓉、藤萝最是偏爱,松、柳、梅、桃等多见,很少见竹、兰;鸟类,则麻雀、八哥居多,也画过凤凰、孔雀。

  孙沾群不喜兰竹,其自订画例中有所说明:“古人一画价连城,鬻画何须傍大名;笔饱墨丽空即色,鸿飞爪印两无情;十六纹银画一轴,八金尺纸作乘除;溪藤修短随君取,淡沫浓妆我自如;一画六尺价三千,为减来求不为钱;兰竹板桥有先例,鲰生哪敢越前贤。”

  据说,1930年代,孙沾群还曾参加两次影响较大的展览,一次是在1930年夏,郭味蕖等来青,邀请了赫保真和孙沾群等共同在老市府礼堂举行联合画展,是次画展报纸多有评述,订件甚多。另一次是1935年夏,国民政府铁道部设专馆,胶济铁路的展馆除展有沿路物产外,还另辟一室展出孙沾群国画近百幅,期间画作大部售出,会后铁道部还颁发特等奖状以示奖掖。

  而与孙沾群在1930年夏参与展览出品的赫保真,则是后来对青岛画坛影响甚巨的人物,其时赫保真也身在“铁路系统”,系高密铁路小学教师。

  生于1904年的赫保真,系潍县南关人,少年时代在潍县丁氏自立小学,随丁东斋学习绘画。1923年入丁东斋、刘秩东组成的同志画社,所作《东方外大街》、《白浪河岸》曾刊于济南印行的画报上。1924年来青岛,就职于青岛模范小学,自此到1926年底,在该校任图画、音乐教师,“边教边学,刻苦临摹陈老莲、华秋岳、石涛等画”。因模范小学系基督教青年会附设的学校,赫保真开始涉足西画。自学校离职后,赫保真曾短暂就职于日本工厂。1929年还在青举办过《六月画展》。

  1938年,赫保真受聘于青岛市立中学,主教音乐,兼美术劳作课。其间赫保真曾编印过《铅笔素描写生范本》和《毛笔画范本初学》供学生学习,并时有油画创作。据其学生徐立忠回忆:“1955年,在青岛一中美术教研室的砖墙上,还挂着他的油画写生《崂山潮音瀑》、《崂山鱼鳞峡》。”

少海书画社
少海书画社

  有关赫保真的书画源流,通常的认定为:早年山水学习石涛,并汲取原济的章法;花鸟多学华岩,强调生趣;人物则学陈老莲。抗战胜利后,他曾以陈老莲技法描绘出《流民图》长卷,展于迎宾馆,其金石韵味的笔法很令人称道。赫保真的老师丁东斋,1933年曾得一本珂罗版精印的陈老莲人物画像集锦,后转赠于赫保真,画上有丁东斋的题识,称“老莲乃是天神下降,庸庸者安能窥其项背耶?”,并说“读之如吃火腿,愈嚼愈厚,老莲之所以超绝古今者,只是一个厚字”。

  也就是1920年代末期,赫保真参加了少海书画社。

  有关少海书画社,1985年印行的《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五辑)》曾有介绍,2012年青岛书画藏家王鹏以《寻找青岛美术史上的失踪者》为题做了较为明晰的查证。

  王鹏通过《胶济线职员录》(1933年印行)和《少海书画社书画册》对照查证,发现在胶济铁路系统一共有13名参加过少海书画社的人,约占21名发起人的大半。王鹏由此也总结称,少海书画社是由一群在胶济铁路工作的书画家为主,联合周边地方书画家所成立的 青岛第一个书画艺术社团。这个结论确凿、可信。

  据在青岛市立中学当过音乐教师、我国第一把小提琴的制作者王玫先生说,他的哥哥王卓上海美专当过教师,并在青岛举办过个人画展。是他联合画家们组成了“少海书画社”,主要成员有宋怡素、丁麟年、陈纪云、刘仲永、刘菊园、史承荫等。

  存世的《少海书画社简章》计有七条:

  1、本社寄居岛上,地濒东海,定名为少海书画社。

  2、本社社员以研究金石书画作为公余消遣,于每日六时后随便到社研习以资观摩而倡风雅。

  3、本社由社员公推社员五人分理社务,本社开展览会时,其评议部临时组织之。

  4、本社社员每月至少以作品三事交社陈列或由本社转交预约售品部陈列出售,所得润例除售品部开销外,提五成充本社基金,其多售者提三成。

  5、本社作品得于春秋佳日开展览会出售出品按原订润例或评议部临时润例酌提五成充本社临时费,作品不敷陈列时由评议部征集之。

  6、本社售品部由本埠各纸庄或津沪各纸庄代办之。

  7、本章如有不适宜处得由社员公议修改之。

  按照《少海书画社书画册》第一集刊出的发起人名单,除上述六人外,尚有刘锡三、由诺山、张少农、费磊安、李星若、齐静庐、吴玉书、彭策安、刘济生、牟尊之、童孚恩、王文桢、王云谷、刘伯明、刘旭村等十五人,但刘济生的名字只出现于第一集,到第二集“发起人”缩减为二十人。

  《少海书画社书画册》共有两集,第一集的出版时间为民国十七年冬月,第二集的出版时间为民国十八年七月,两册的定价均为大洋两元,制版者为青岛光华美术社,印刷者为青岛福昌印务局,发行者为青岛中华书局和青岛实业山房。一二两集的倒数第二页均印有润例表,表中分列了十名画家的润例。

少海书画社
少海书画社

  据统计,第一集有书画作品26幅,第二集有书画作品32 幅,印蜕五方;不计重复共刊登了31人的作品。在所列“发起人”中,刘锡三、由诺山、李星若、吴玉书、彭策安、刘伯明、刘旭村等7人没见到作品,有作品而不在发起人之列的则另有16人,分别是:茅镇岱、丁佛言、刘大同、周爱周、张应元、赵安荣、李鹏飞、刘实甫、王肇崧、丁启喆、李耕烟、宋民生、窦启文、石瑛、张存恒、赵德三。

  简章中明确的公推主任社员五人,实际设了四人,分别为刘仲永、刘济生、宋怡素和刘菊园,其中刘济生1929年就离开了青岛。

  在13名与胶济铁路有关的社员当中,赵德三是胶济铁路管理局的局长,主任社员宋怡素则是车务处处长。缘此,少海书画社和展览厅就设在青岛火车站钟楼的二楼。与书画集的印行时间相同,少海书画社1928年冬天办了第一次书画展览,1929年秋天举办第二次展览;1930年和1931年分别在秋季举办了书画展,但没再印行画册。

  除却胶济铁路和实权人物外,作为盛锡福帽行老板的刘锡三应该是赞助人式的人物,而以装裱、字画出售为业的实业山房老板牟遵三,则无异于画廊老板的角色了。所以说,从格局上看,少海书画的组织机构是非常健全的,除简章明确的责权利外,研究、创作、展览、出刊、销售也各有所执。

  与遗老士绅留下的风尚相比,少海书社以紧密的社团组织原则和完整的经营策略,为青岛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本,也生成了一种动力,更固化了一些人才。

  有研究说,少海书画社于1934年初解散。解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主任社员宋怡素于1932年底离开青岛去天津、北京发展,在此前后也陆陆续续有多名发起人离开青岛,书画社凝聚力不再;二是,书画的销售情况并不算好,最终使其趋于消散。

  参见:

  宋还吾(1894—1938) 原名宋锡珠,成武县郜鼎集人。1922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1928年经同乡兼同学,又是亲戚的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邀请,出任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校长。他到二师后,提倡民主,反对旧礼教,并聘请了一批进步教师。1929年6月8日,他批准演出《子见南子》,开罪于曲阜孔氏圣裔,被“调厅另用”,当年12月调任在青岛的胶济铁路中学校长。1938年9月,宋还吾病故于湖北郧阳

  参见一民:《画家孙沾群在青岛》,载《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二十二辑)》(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青岛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编辑),1990年12月印行

  郭士奇之子郭明华收藏的“孙东园自订画例”

  参见一民:《画家孙沾群在青岛》,载《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二十二辑)》(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青岛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编辑),1990年12月印行

  参见刘瑶:《激情创作写就人生——记国画家赫保真》,载《山东民盟贤达》(民盟山东省委员会编),群言出版社2009年9月版398页

  参见徐立忠:《当把激情留人间——记画家赫保真先生》,载《徐立忠文集》,青岛出版社2012年5月版406页

  老骥:《一本珍贵的书画册》,载《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五辑)》(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青岛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编辑),1985年5月印行

2013年03月05日 推荐

臧杰

网号良友大漠,批评家,良友书坊主持,著《民国美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