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北区的商业中心——台东三路商业街

  青岛的50——70年代,旅游青岛必须到中山路购物,去劈柴院吃饭。因为那里商家聚集,市场繁荣。可是进入80年代后,来青岛旅游必须到台东商业街了,尤其是2000年后,全国各大商业巨头云集台东商业街建设大厦,各种风俗小吃店遍布台东三路商业街周围,店铺柜台的租金简直是寸土寸金,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便宜。尤其周围居民的购买力之强,远远超过了昨天的中山路商业圈,确实令人感到惊奇!

  追溯台东三路商业街的历史应该从1891年,那是清胶澳总兵章高元率兵驻防青岛,在全市设立了许多炮台,为了和北京内阁总理衙门电讯联系,在台东一路建立了电报房。也就是现在的台东邮电局,并修建了连接海边,码头,市内各个炮台到台东的道路,促进了台东商圈的发展。

资料图:殖民统治下青岛的德国建筑
资料图:殖民统治下青岛的德国建筑


  据台东的许多老人讲述回忆:当时的南山(榉林山)很荒凉,山上经常有野狼出没,一下大雨,山水倾泻而下,经海泊河入海。当时还没有台东一路到台东八路,只有村落的名字。就在现在的台东三路到台东一路,威海路到延安三路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水湾,山水源源不断流淌,后来由于章高元设防派人修路,疏通山水,河道,山水改道进入了海泊河。大水湾没有水源就逐渐干枯了,但是这里却成了小商小贩的聚集地,自由交易的市场。
  许多商家也就在原来水湾形成的市场旁边盖起了房屋,店铺,他们的经营分类比较明确:现在的台东三路(原水湾)基本都是手工业产品和食品,台东四路和五路则有许多饭店,理发,委托商店等小门头如后来龙门路房屋的业主基本都是卖土产品,,长兴路还有许多店铺的经营沿至到解放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才停业。
  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当德国水兵乘船下地后,沿着中山路、胶州路一路到达台东,所有的清军防卫设施,炮台全部归德国占领,他们也开进了台东,开进了刚刚形成的商业圈——台东三路。
  台东当时的村落有仲家洼、杨家村、吴家村,康家庄和太平镇等等,这些村多数都坐落在海泊河流域,过着耕地,收割,打鱼的生活,德国殖民军来了后,强占土地,修筑道路,建设教堂,激起了台东周围百姓强烈的不满与反抗,经常有许多 "年轻力壮的好汉"潜入鬼子的驻地,去抢德军的"宝贝",袭击德国骑兵,杀死狂妄的德国鬼子,他们还在日寇占领期间也经常的出其不意的袭击日本鬼子,使侵略者单身一人不敢在夜间独自行动。
  为了长期占领青岛,加强对青岛市台东区的殖民化管理,德国殖民军从德国带来了许多优秀的规划建筑设计师,建造了总督府,迎宾馆和八大关,天主教堂等欧式风格的建筑,他们对当时青岛村庄设计了台东镇,台西镇,小鲍岛,大鲍岛等居民区,德国的建筑师设计的台东居民房屋由台东一路至八路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口"字,从登州路至海泊桥的威海路从这个"口"字中间穿过,从而形成一个"中"字的台东镇,这是德国占领者专为台东的中国人设计和建设的一个居民区,和岛城德国占领者设计的台西镇遥相呼应,现在的台东三路则是当时台东镇居民区的商业贸易中心。
  日本侵略军占领青岛后,接管了德国殖民军在台东的炮台等军事设施,在威海路设立宪兵队,法院,在延安路(当时的兴亚路)建立若鹤兵营。当时的延安路(兴亚路),荒凉、恐怖,无人烟。从破烂市(集)到派出所,中间有座大桥。路旁边尽是深沟和坟墓,有许多被日本宪兵队杀死的无辜人民和革命志士被暴晒荒野,也有一些死孩子被扔在坟头。周围没有路灯,也没有人和车辆通行,唯一的一座建筑物就是日本人的焚骨楼(炉)在日夜冒着黑烟,夜幕降临,根本就没有人敢来这里。而台东三路的许多场所则成了日本人购物和寻欢作乐的地方,大汉奸蓝景山就是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开设了台东三路的新华楼澡堂,台东一路的明新池澡堂,和台东三路的聚福楼大饭店。后来,蓝景山靠日本人的撑腰,强奸民女,无恶不作,在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镇压!
  随着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推移,台东的商家对台东三路到台东一路的商业街和南山的经营开放也做了统一"规划",礼拜集"破烂市"集市每周日开,"礼拜集"也就是平民百姓的"破烂市",那时,每逢"礼拜集"赶集的日子,南山"破烂市"市场的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赶集的人比肩擦背,热闹非常。而台东三路由于离南山市场太近,反而成了购买商品人流的落脚地,更加繁华异常,这也许是星期日台东三路商业街格外繁忙的原因解析,"礼拜集"直到解放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才被当时的红卫兵和当时的青岛市革委会取缔,后来取而代之的是:现在南山的一片片高楼大厦。
  解放后的50年代,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台东三路商业街得到了飞速发展,台东商场,市场楼,市场楼二楼百货店,台东交电,利群百货,大光明钟表眼镜店,正大东号食品店,大陆茶庄,聚福楼大饭店,新华楼澡堂,新华书店,光陆大戏院,龙门路土产品一条街,等许多大的商家形成一个方便人民衣食住行购物方便的商业圈,使台东三路的繁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资料图:台东商业街
资料图:台东商业街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台东三路是市政府同意开办的自由市场之一,那个年代,我正上小学,为了生活,白天上学,晚上也在台东三路和许多家庭生活困难的小同伴在一起摆摊销售商品,从晚上6点卖到晚上10点,一算帐也就是能赚两毛钱。然后再跑步4里路回到吉林路的家中把两毛钱交给妈妈。逢周日去"破烂市"赶集销售土产品,中午,花一毛钱买两个茅草根做的甜饼垫饥,忙活一天,最多赚五毛钱。那个年代,根本吃不饱肚子。回想起童年时代的辛劳,台东三路和"破烂市"的喧闹、繁华,至今难忘。从农村插队回来后的许多年,我竟然在1987年从市南区的商业部门调到台东三路工作,并且在商业上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年,见证了台东三路每一家商铺的变化和发展,直到2010年退休。
  是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市北区政府按照青岛市的统一规划,把市场楼上面的第二百货商店,大陆剧院改名为(遵义剧院),台东交电,利群百货,正大食品,大陆茶庄,聚福楼大饭店,新华楼澡堂,等一批老建筑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利群商厦、当代商城、千川百货、万达、沃尔玛,穿戴大世界,医保城等颇具规模的大商场。让台东三路商业街真正成了青岛市的特色步行商业街,成了来青岛旅游必须光顾的商业圣地。

2014年01月21日 推荐

于向阳

笔名海歌,出版多部散文、小说,著《青岛街巷里院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