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鲍岛村的百年老井

  辽宁路一带在一百年前是鲍岛村,村子从利津路沿着辽宁路向西一直到热河路上沿,丹东路到大港火车站的范围都属于鲍岛村。德国人1897年在这里做了规划,修建码头,修建了铁路,盖起了火车站。随着德国占领军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开发,日本侵略者的长期占领与许多日本侨民的迁入,居民宅不断增多,其中大鲍岛村由于烧窑和开发建设,许多大鲍岛村的居民也被迁移安置到小鲍岛,时代的变迁,侵略者的涉入,把小鲍岛村变成了以普通住宅区和日本建筑风格为主的居民区。

老街景 

  村子的建筑拆除了,老人一代又一代离世了,只有山顶的军事设施还在,村子里的几口老井还在,那水依旧甘甜甘甜,因为崂山水是相通的。顺着大地水的掌纹、或者记忆叶脉中最清凉、最湿润的地方一路找下去,就准能找得着那甘甜的崂山水。德国人就是在登州路沿着崂山水脉打下了百米深井为世界闻名的青岛啤酒厂供应酿造啤酒的崂山水。

  在泰山路与浦口路附近,有一口鲍岛村的老井,从50年代到90年代、市北豆腐社就是利用这口井的水做出了岛城最受居民欢迎的豆腐。

  70年代,连续几十天不下雨,是百年不遇的大旱。在市政府的安排下,青岛的工矿企业抽调许多职工参加引黄济青工程。城市的居民用水也计划供应,每人每天20斤水,各家各户把水桶都划上红杠,20斤、30斤、40斤,街道主任亲自站在水龙旁边监督收水牌。谁想多用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哪个时代各家各户都要从公用水龙打水吃,没有住套房的,都是住大杂院十几个平方米的平房。

  我们院子有一个80多岁的老瓦匠,姓盖,莱阳人,据他说:我们院子里的房子和辽宁路周围的房子就是他和父亲一起参入盖的,当时,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他们用的水,喝的水全部是从小鲍岛村里村民饮用的井取得水,那井里的水泉眼很旺盛,将近100年来,从没有干枯过。那泉水的水脉来自贮水山,也是崂山山脉的水,我们大院虽然也有一口井,但是在70年代天旱的时候早已经干枯,只见井地布满了红色的花岗岩。经过他的指点,我们找到了那口老井,井口盖的大铁古力盖很厚,上面有德文字母,趴在凉浸浸的井台上,伸出指头触摸一个个刻字。那些用外文字母刻写的井盖,深奥着,给水井增添了苍老的神秘。风一经过这里,我就能感受到古幽的气息,自井台阵阵扑来。

 

  井水很深,水在离井台三四米远左右的井底静静汪着,像地上一只深情的眼睛。当我用长长的绳子取上第一桶水的时候,只感到地下清泉翻动,泉眼水流外涌。那桶水清澈见底,我们的邻居欢呼起来,周围的群众也来了,在整个缺水的季节,我们就是靠小鲍岛村遗留下的老井度过了旱季,据我们的老邻居盖大爷说:“小鲍岛村还有几眼好井,现在的水质都很好,根据他说的方位,我去寻找了一下,果然,那些百年老井还在,厚厚的古力盖子,默默无言的老井,只不过没有人再去使用它们了。“

  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每天都要挑水,练就了一副铁肩膀,因为在抗旱的时候,到河边挑水再走到浇灌禾苗的地里要走很远的路,院子里老人多,孩子多,抬一桶水都相当费力,这样我在大院就成了免费为大家送水的义务工,那些儿女不在家的老人都成了我帮扶和送水的对象,每次都要挑两担到三担水回来分给大家。

  直到现在,每当我想起这些往事,心里还在美姿姿地,我好象又看到了那些故去的大娘大爷的笑脸和又听到了那些感恩的话语!

  前年,小鲍岛开始拆迁改造,因为我的老屋还在那里,我又顺便去寻找鲍岛村的那几口老井,我看到:华阳路的那口老井还在,益都路和泰山路的老井没有找到,已经被高大的楼房掩埋了。桓台路和周村路的老井还在,上面的铁盖子虽然锈迹斑斑,依然能分辨出那些字母,诉说着当年鲍岛村的变迁。

2013年08月26日 推荐

于向阳

笔名海歌,出版多部散文、小说,著《青岛街巷里院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