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当容部属直言

  近日有暇,重读《三国演义》。看到诸葛亮六出祁山征伐魏国、以图中原,深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忠诚所感动。然而,诸葛先生对大将魏延的处置,却令古今有识之士为之扼腕,感慨万千,其形象也因此大打折扣。

资料图:新版《三国》诸葛亮
资料图:新版《三国》诸葛亮

  早在诸葛亮确定北伐曹魏之初,身经百战的大将魏延就出谋献计,并主动请缨,提出“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以奇兵突袭魏国首都长安。其时,诸葛亮受“白帝城托孤”掌管蜀国军政大权多年,已经相当自负,自然不予采纳,其理由是怕伤三军锐气,接着,又胸有成竹地说道:“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然而,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并非依某个人的意愿为转移的。街亭一战,马谡所部或死或降,损失远远在五千之上,以给后人留下《失空斩》的历史悲剧而告终。

  对于魏延,诸葛亮是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的。早在魏延投降刘备之初,诸葛亮与其初次相见时,就凭主观臆想给其扣上了一顶“脑后有反骨”的帽子,并恐吓“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

  其实,纵观魏延在蜀国的表现,不但没有造反之举动,反而屡屡冲锋陷阵,战功卓绝。魏延之过只不过是冒犯了孔明的自负而已,即使以后魏真有反意也是诸葛的安排所迫。诸葛亮的临终嘱托,使人才本来就已经匮乏的蜀国损失了一员上将军,使蜀国国防少了一根顶梁柱实在可惜得很!

资料图:新版《三国》魏延
资料图:新版《三国》魏延

  然而,时过近两千年之后,诸如此类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屡见不鲜。一次,笔者参加某学术年会,听到一位学贯中西、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讲过一件其亲身经历的事情,引起了在场众人的一番热议。时近年关,市政领导走访学校,请一些老教授出席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学校领导对出席座谈会的人员提出了要求,强调了注意事项。这位老教授见市领导和蔼可亲可敬,心情一激动,嘴上就没了“把门的”,说了一些让校领导感到脸上挂不住的话——其实,也都是些实话。事后,领导对他提出善意的忠告。老教授表示接受,以后出席这样的场合一定注意。然而,自此之后,老教授就再也没有机会出席座谈及相关的活动了。从领导的角度着想,不让其参与厅堂议事,可以落个耳根子清静,自然省去了一些麻烦。这也许是最简单的处置办法,但对老教授的伤害却是显而易见的。前不久,这位老教授已经往生,他留下的终生遗憾,令人唏嘘不已。

  各级领导机关的行为都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息息攸关。作为领导,特别是处于主帅的领导,应当养成善于倾听部属意见和建议的好习惯,从中汲取营养,获取真知。只有这样,才能上下同德,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以实现造福于民的宏伟目标。

2014年02月13日 推荐

李庆年

青岛作家,出版《上善若水》《戎马行》等多部散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