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天晚上,带外孙帅帅到酒店参加聚餐。此时,帅帅刚满一岁半,尚不能独立用餐,就请服务员在我座位旁边摆了一把婴儿就餐椅。小家伙儿第一次离开家长的怀抱独立地坐在餐桌旁用餐,显得很兴奋。他端起茶杯问我:“姥爷,能倒在碗里吗?”我说:“能!”于是,他顺声将杯子里的水倒进小碗里,又用小勺儿将小碗的水舀到小碟儿里……乐此不疲,茶水洒在了桌面上,衣服也湿了一片。我帮他整理餐具,告诉他不要乱洒乱倒,防止掉到地上摔坏。没承想,小帅帅突然非常清晰地冒出一句话,令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姥爷,听帅帅话!”

  孩子在说这句话虽然声音不大,然而,对于我却深受触动:一个仅仅一岁半的孩子就能说出按自己意志而提出要求的话,起因就在于平时大人对孩子的要求,或者说是习惯用语,最常用的诸如:“听妈妈话”,“你是听话的好孩子”……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孩子自然也就学会了,似乎有了“听话的,就是最好的”这种理念。这正如俗语所言:“孩子是家长的翻版。”由此可以看出,平日里家长的言谈举止在孩子那张白纸般的大脑子里留下了第一印象,其影响是何等的深刻!

资料图:孩子与家长
资料图:孩子与家长

  一岁半的孩子——乃至那些年龄更小的孩子在内,尽管都还很小,但是一旦脱离母体之后,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同时也就有了要表达自己意志的话语倾向,尽管其思想尚属幼稚,所表达的主见还有些让成人感到可笑,但都明显带有被重视乃至被尊重的需求。“姥爷听帅帅话!”正是孩子要求受到尊重的呼声,也可以看作是孩子对家长要求。这与心理学家马斯洛夫所揭示的著名的人生五个层次需要的顺序排列,是有所差异的。

  由此想来,对于孩子的尊重,应当从小就开始,让他从感受到尊重开始,从而懂得尊重长者,尊重别人。假若一个平时不被人当回事的孩子,也就不可能把别人当回事,甚至有可能出现“鼠眼无长物”的可悲现象。从帅帅说出“听帅帅话”以后,我们全家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即有意识地注意尊重孩子的意愿,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其提出要求或进行鼓励时用“懂事”代替“听话”。孩子或许感到他已经被重视,他的意见也能够被尊重,所以遇到事情也会先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譬如,帅帅每次自己拿到食物,都会主动地先问一问姥姥,“这个东西能吃吗?”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就会主动提出“请帮帅帅忙”的要求,既达到了做事的目的,也融洽了老幼之间的关系。

  历史的经验表明,成功的教育,是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也是许多家长的共同心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当今的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意志,过分强调孩子“要听话”,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想法去行事,方法比较简便,但也容易把孩子培养成“小绵羊”式的乖孩子。尤其是某些家长,自身沾染了一些吸烟酗酒的陋习,却要求孩子听话,结果适得其反。假若按自己的要求,固然调教出了一个“听话”的孩子,但对于孩子来说,却会被引入歧途,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眼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把孩子当回事,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认真对待,是家庭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资料图:孩子与家长一起嬉戏
资料图:孩子与家长一起嬉戏

  据新闻媒介披露,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缩短孩子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或不惜花重金雇请保姆,或出大价钱摆平某些关系。作为孩子的家长其动机是良好的,但其心愿是单方面的,是建立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认识判断基础之上,然而,真正体现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努力是否适宜或者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均未可知。更为可悲的是,在父母这种善意的坚持下,类似的扭曲和矛盾正继续扩大和蔓延。在为达成理想的意愿采取的种种行动中,孩子们天然的、顺应本性的成长被忽略了,取而代之的是假以“爱的名义”下的形形色色的急功近利的强迫,这样做的结果是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成长规律的,因而也必定是不会尽如人意的。其实,一个人的正常成长都要婴、少、青、壮、老的过程,如同植物经过春夏秋冬一样,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不宜人为地强扭硬拽,乃至于扭曲人之本性的发展。

  “姥爷听帅帅的话!”出自一个孩子的嘴里,发自孩子的心底。孩子是幼小的,在许多方面、许多时候,面临许多事物,都是无能为力的,即使年龄再大一些,由于经济等种种原因,相对于家长而言,能力也是有限的。面对这些弱势群体,作为家长理应摆正姿态,善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让他们从小就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2014年01月23日 推荐

李庆年

青岛作家,出版《上善若水》《戎马行》等多部散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