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到一个行业协会洽谈慈善捐赠事宜,听其负责人谈论在位谋政、为慈善做贡献时,打了一个关于“路灯”的生动比喻,引发了一些联想。
这位负责人说:“身为领导,理应为社会多做些慈善公益事业。这就如同路灯一样,假若不能照明,就会成为行人前进的障碍。”路灯,顾名思义,即人们在道路旁边设置的用来照明的灯,其作用就在于照亮道路,为行人提供方便。由此可见,在道路边树一根杆子,不能就说成是路灯。只有发挥了照明的作用,才能称为路灯。否则,就会毁了路灯的名义,成为名副其实的障碍。如何对待那些不能照明的路灯呢?对曰:或更换新的灯泡,或连杆拔掉。笔者对这种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能、成其事的负责精神击节叫好,并为之名曰:“路灯意识”。
资料图:“提灯女士”弗劳伦斯•南丁格尔 |
由路灯意识,笔者不由得想到了“提灯女士”的故事。提灯女士是人们对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弗劳伦斯•南丁格尔的赞美之称。南丁格尔素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做人行事的根本。她刚开始在克里米亚工作时,遇到了许多困难:军队领导对她的工作怀疑,医院的给养也短缺,护士的纪律比较差……面对种种困难,她从整顿规章和纪律入手,争取各方面的支援,医院供应有了好转;她倡导并坚持的精心护理,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短短半年时间,克里米亚士兵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22%。她安慰重病患者,督促士兵往家里写信并把剩余的钱给家里寄去,以补助家庭生活。她自己还寄了几百封信给死亡士兵的遗属。在很短的时间内,她便在士兵中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士兵为了表示对她的感谢,不再骂人,不再表示粗鲁。夜静时,南丁格尔手持油灯巡视病房,士兵竟躺在床上亲吻她落在墙壁的身影。同时,全英国也都知道了“提灯女士”。南丁格尔就是这样,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诠释了的“白衣天使”这个神圣的称号,把真诚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位患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名与实做得完美结合,诚可谓名副其实。
写到这里,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一段话在笔者的心头闪过:“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我们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倘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莎翁在其剧作《一报还一报》中写下的关于“火炬”的这段话,对人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远远超过了路灯意识,与提灯女士异曲同工,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理想境界。正是凭着这种“火炬精神”,他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两部叙事长诗十四行诗(154首),被称为 “英国戏剧之父”。他的创作集中地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几百年来,莎翁的戏剧久演不衰,他笔下的人物仍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像一把火炬照亮了许多人的心底世界。
资料图:莎士比亚 |
从路灯意识到火炬精神,再到提灯女士,虽然时代不同,说法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隐含着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即“名与实”的问题。无论一个人, 还是一件物,都客观地存在着“名”与“实”两个方面。所谓“名”,泛指名称、名誉、名义。所谓“实”,则为实质、实际、实在。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名与实, 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分离的矛盾体。这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如人们在生活中所常说的,如名副其实与名不副实,名至实归与徒有虚名,等等。
对于名与实的问题,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坚持“名副其实”和“名至实归”的理念,并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南丁格尔就曾经对“白衣天使”的名称,有过一个发人深省的见解:“天使的定义是什么?如果天使只是播撒美丽鲜花的人,那么无知的顽童也可称为天使了。”看来,“天使”这样的神圣称号也如同路灯一样,并不是可以随便滥用的。“只有善于利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人,才配与天使同列”。她从之名与实的完美结合上,对“白衣天使”做了最好的诠释。
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反对自由主义》中曾经批评过一种人:“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总是有那么一些“和尚”,虽然也身披“袈裟”,剃光了“脑袋”,徒有其表,却根本就没想过如何撞钟。“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其关心的只是自己的钵里能分得多少斋饭。由此想来,在某些领域和某些时候,这种名不副实的“路灯”式人物还是确有人在的。
无论是路灯意识、火炬精神,还是提灯女士,无一不在提示人们,作为生活在人世间的一个社会角色,都应经常想到角色的基本要求,主动地承担起角色所赋予的相应责任,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避免成为徒有虚名的“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