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夫暖蛇想到的

  前几天,有位热心肠的朋友帮人做事,操心费时,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落下埋怨。他抱怨费力不讨好,笔者深为同情。近日,重读寓言《农夫与蛇》和《揠苗助长》,联想到一些社会现象,对于“善心不得善报”之看法,亦有新感受。

  《农夫与蛇》的寓言说: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对此,人们纷纷谴责蛇的忘恩负义,叹惜农夫善心未得善报。

资料图:农夫与蛇
资料图:农夫与蛇

  其实,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自然科学告诉人们,蛇是冷血动物,跟青蛙一样,是需要冬眠的。它们通过冬眠来度过寒冷的冬天,这是它们的本能。如若违背了这一点,它们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从蛇的角度来看,它醒来后的第一感觉是受到了侵害,作为第一反应即采取攻击行为,这也是出于天性和本能。农夫暖蛇,本来是出于善心,自认为是在救蛇,而实质上却是在害蛇。如果固执地拿善良人的是非标准去判断和要求蛇,这实在是愚不可及。

  揠苗助长,与农夫暖蛇寓涵着同样的道理,即从良好的动机出发,善心做了坏事,出力却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农夫暖蛇和宋人揠苗的的行为,对于其行为对象来说,是侵害而不是帮助,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匮乏和对于施助对象的无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然而,正是这位大哲学家曾经由于对蝉的无知而做过一件错事。他为了解蝉的幼虫如何变成蝉,就找到很多蝉的幼虫,放进笼子里进行观察。他看见幼虫变蝉非常艰难,就小心翼翼地从笼中取出一只幼虫,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下正在裂开的束缚幼虫的硬壳,帮助幼虫抬头、蜕皮,抽出六条腿。可是,苏格拉底发现,那些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幼虫,经历了痛苦的煎熬,都变成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过的那只蝉儿,翅膀始终缩成一团,六条腿也是瘸的,爬动起来左摇右晃,极其笨拙。这件事情对他触动很大,后来,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三则故事,地域不同,时代各异,但其表达的思想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仔细想来,农夫由于无知,本来想救蛇,反而被蛇所咬导致身亡;宋人由于无知,凭想当然做事,结果导致禾苗枯槁;苏格拉底由于无知,本想助蝉,结果造成了蝉的残疾。三者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即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和独特的过程。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只凭主观愿望出发,一厢情愿做事,想当然地我行我素,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的处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由此想来,做事尤其是做好事,做善事,既要合人之常情,抱有良好的愿望,又要合自然科学之理,不违背客观规律,还要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倘若真能够做到既合情,又合理合法,就可以避免被善良蒙蔽了智慧,以致好心犯错,甚至沦为犯罪。

2013年12月24日 推荐

李庆年

青岛作家,出版《上善若水》《戎马行》等多部散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