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足下的爱心线

  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却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倘若一旦能知其所以然,了解了其发展的前因后果,又能从中领悟到一些新的道理。笔者通过对公路中间白色间隔线的考察得到了一些新的收获。

  人们在公路上驾车行进时,都会熟悉公路中间的那条白色间隔线。有一次,笔者与朋友们说起这条线的名字,在场的人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后来,读到一则关于这条线的文章,方才知道脚下的这条白线的产生,缘于一位美国的医生——琼玛卡若,这条线的名字就是国际上通称的“琼玛卡若线”。后来,也有人将其称作“爱心线”,笔者也非常赞同这样的叫法,因为这中间有一段十分感人的故事。

资料图:白色间隔线
资料图:白色间隔线

  琼玛卡若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一名外科医生。她在多年的从医经历中,看到许多因车祸受伤的患者。伤者的痛苦时时让她感同身受。她开始思考如何减少车祸的发生,决定为减少人们的痛苦做些有益的事情。琼玛卡若注意到驾驶员总喜欢靠公路的中间行驶。正是驾驶员的这个习惯,让汽车相撞的概率大大增加。于是,一个念头闪现在她脑海里:在公路中间画一条醒目的线,让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各行驶在线的一侧。

  当琼玛卡若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给有关部门时,却得到了当权者的冷默和拒绝,甚至讥笑她是异想天开。掌握权力的人们认为,汽车快速行驶,相撞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减缓车速,就能避免事故。自从有汽车那天起,从来就没有人提出过汽车在公路上跑还需要画什么线!

  然而,琼玛卡若心中时常想到医院里伤员痛苦的表情与呻吟,她不停地向有关部门呼吁。经过七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1924年,内布拉斯加州公路管理委员会终于同意在一条名为“99号”的高速公路上做试验。试验的结果是该州的所有公路都画上了 “琼玛卡若线”,并以此为荣。不久,全加州的高速公路都以画上了琼玛卡若线而引以自豪。之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这种做法。

  琼玛卡若医生为了公益事业坚持七年,而美国有关部门竟然拒绝了七年。这种官僚主义作风也够典型的了!由此看来,占着位置不作为、推诿扯皮的恶习,并非为中国所独有。尽管如此,但这毕竟是令人厌恶的恶习。眼下存有这种现象的机构和个人,也不必因为美国有这种现象而自以为与“国际接轨”而不思改正。当然,国人如果也有为了公益事业坚持七年的精神,像古代传说中 “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样,也可能会感动“上帝”,派神仙下凡,把山背走了。照此想来,公益事业的道路或许会少一些坎坷,发展得更快一些,让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和谐美好。

  琼玛卡若作为一位医生,虽然没有在医学界留下自己的影子,但却在世界交通史上因为“琼玛卡若线”而永远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有人说,这是偏打正着。“有心栽松松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其实不然,琼玛卡若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她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关注之心和人道主义。否则,结局就必然相反。笔者曾经读过一则报道,说是某地有一修车厂生意尚可,后来为了扩大生意门路,厂主突发奇想,在其附近的路段撒放铁蒺藜,故意扎破车胎,竟然生意红红火火。但是好景不长,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绕道而行。于是,这个修理厂无车可修,只好“关门大吉”。这或许如俗语所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又如农谚所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玫瑰,收获芬芳;种下蒺藜,就只能收获扎手的刺了。

  透过琼玛卡若医生的爱心善举和琼玛卡若线的诞生过程,我倏然想起了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一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条纤细的琼玛卡若线,之所以牵动了世人之心,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与其说是始于足下,然而更是得益于一片关爱生命的良知,出于一颗关爱人类的热心。由此想来,无论是一个团体,一个政党,还是一个政府,要建立千秋功业,既要始于足下,更要出于人道主义,出于一片爱心,关注民生。

2013年12月24日 推荐

李庆年

青岛作家,出版《上善若水》《戎马行》等多部散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