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品泉

  水无山而不秀,山无水而不青。著名的旅游胜地崂山,松黛竹翠,风景如画,大都得益于神奇的崂山泉水。诚可谓水为山之魂,泉乃水之精。

  崂山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有石皆含水,无峰不住云”。无论山多高,皆有“叮咚”、“叮咚”的清泉,如琴如磐,遍布峰岭壑谷。特别令人称绝的是北九水的源头——太乙泉,就出自海拔1000多米的巨峰之北麓。有句俗话说:“山高水长”。太乙泉居高临下,先是由一泓清水,曲折而下,沿途接纳了一股股涓涓细流,汇成了淙淙的山溪。条条小溪,又汇成了明亮的河流,日夜欢奔在深山幽谷,遇有悬崖峭壁,就飞奔直泻,遍体生雪,形成飞珠溅玉的瀑布。瀑布跌下,冲击成潭,天长日久,于是就有了泉溪瀑潭上接下连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绿竹绮绮、清泉淙淙的“蔚竹鸣泉”;如浅源深潭、随处可见的“九水明漪”;如飞瀑直下、轰鸣如潮涌的“岩瀑潮音”……真乃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难怪著名诗人郁达夫挥笔写道:“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资料图:美丽的崂山
资料图:美丽的崂山

  崂山不但泉水美,而且泉眼奇。人们常见的泉眼,或伏于岩石下,或潜在沟壑旁,或挂在石壁上,或出于丛林间,而崂山泉有些位置却很特别。如当年我当兵所在的部队营房不远处有眼“天液泉”,在华楼山巅号称“仙岩”的大石崮顶上。一年到头,寒不见冰,旱不干涸。“天液泉”呈菱形,乍一看来,好像一只放大了的人眼睛。近前细瞧,水中常有几棵纤细的小草,一些小水虫在水草间游嬉。然而,更令人称奇的是,从来没有人见水向外流。有好事者,随手从泉水中泼出一些,第二天,水位又恢复如前。有一年夏天,北京的一位朋友患眼疾来青岛治疗。我陪他到华楼山上,他来到“天液泉”旁,面对满目青山,心旷神情,连称这是“天眼”。见了天眼后,心境特别好,眼睛居然感到好了许多。同行的朋友,诗兴大发,高声颂道:“天有眼,水有源,天液泉边赛神仙。”泉水不溢不涸,究竟什么原因?多次向人请教,均未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或可称为山泉中的奇谜之一吧?

  作为旅游胜地,崂山泉更具有崂山文化特定的丰富内涵。仔细访来,几乎每眼山泉,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把人引进一个个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在华楼山上华楼宫背后的碧落岩下,有一眼泉水,如同一串白色珍珠,从石缝中缓缓滚动向下,落进一个褚黄色的斗形石坑中。泉眼右后方的翠屏岩,恰好有一个“玉皇洞”。人们传说,玉皇大帝得道之前,曾在这里苦苦修行,后来修成正果,升腾上天。当年,为解决饮水问题,他就撒下九十九颗珍珠变成了这眼仙泉,泉中的水足够九十九名道士饮用。清清泉水,被橙黄色石坑衬映,恰似一盆溶化了的金汤在池中沸腾,故称“金液泉”。元代礼部尚书王思诚“承命以农韦,行山东”时,游历崂山,喝了金液泉水,感慨颇多,写诗赞道:“金液泉生碧落岩,津津下落万方龛。瓦瓶日夜仙家用,酿酒煮茶味转甜。”

资料图:崂山泉水
资料图:崂山泉水

  金液泉的来历,固然不好考究,但水质甘美,名不虚传。现在有位住在华楼官的孙师傅,年近古稀,鹤发童颜。他时常从山下负物登山,如履平地。每次上山相见,总要从金液泉取水烧上。然后搬凳洗碗,泡上一壶崂山茶,热情地招呼我“喝碗茶,歇一歇”。金液泉水泡崂山茶,色正味纯。人好茶更香。盛夏时节,暑热难挡,若爬至山顶,更是疲惫不堪。这时,坐在华楼窗内那两棵遮天蔽日的千年白果树下,凉风习习,喝一杯金液泉茶水,暑热顿消,真是飘飘焉,欲仙乎!

  由于地质构造等缘故,崂山泉水不但甘美醇厚,而且水质软硬适中,含有重碳酸盐、钙、钠、镁、硫酸盐等多种矿物质。古人曾誉崂山泉水“积年之病,一饮皆愈。”效果虽然不至于此,但常饮可促进新陈代谢,有清肠胃、助消化、增食欲、防暑热之功效。在香港,曾有人写诗赞道,“防病强身即是仙,青松泰岱伴华年,深知海山长生药,不及崂山第一泉。”

  崂山泉水十分珍贵,不少到崂山旅游的有心人,总忘不了提桶携瓶,进崂山取泉水饮用。驻在这里的部队官兵,得了地理位置的便利,饮用崂山泉水却十分方便。我们的营房建在半山腰,就在山前低凹处,挖坑砌池截流,利用地势高差,铺钢管,引山泉,建起了简陋的土造自来水。去年夏季,有外地客人到此,拧开水龙头洗脸驱暑。洗着洗着,顺手捧起喝了一口,顿时满脸惊喜。接着,干脆伸头张嘴对着“哗哗”的水龙头,豪饮不止.直至肚子灌满之后,才抬手抹了抹嘴角,情不自禁地赞叹着:“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哟!连水管流的都是崂山矿泉水。”

2013年12月24日 推荐

李庆年

青岛作家,出版《上善若水》《戎马行》等多部散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