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节里说读书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下午,作家宋瑞斌给我发来短信:“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找出《唐吉诃德》、《莎士比亚》、《莫里哀》,再读一次序言,自我想想。”我知道,宋老师和我聊读书,就像我们和熟人见面说“你好”或“吃了吗”一样正常,没有丝毫的其他成分。

  我不知道这样一个读书日对读书这件事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对于一个不读书的人来说,这个节日能是怎么回事?对于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来说,哪一天不是读书节?

读书
读书

  对于人类,这个世界上有多种划分:领导和群众、男人和女人、白领和蓝领……可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划分只有一种:读书人和不读书人。我从来不和不读书的人交朋友,至多是个熟人。当然,我也有自知之明,从来不指望一个不读书的人把我当朋友。我把读书人和不读书人当成两个物种来对待。学者周国平也说过: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历史上有许多伟大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

  我经常听一些人试图表达自己是个读书人。有一天我的一个有亲缘关系的人对我说,他读书呵,他读了好几本历代皇帝的传记了,每天晚上临睡前都要读几页书呢。我了解他的情况,也不好意思不给他留情面。我对他说,你和别人千万别再说你是个读书人,免得让人笑话。他也笑了,笑得很服气。我也经常听一些女明星说起自己是个读书人,读励志书呵,读怎样让自己有魅力的书呵,读一些明星的传记呵什么的。她们蛮聪明的,知道美貌如果再和智慧联盟,她们的生命质量会大大提升。

  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周国平有一个对读书人的界定我觉得很恰当: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如果你三日不读书,就感到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则你必定是一个有读书癖的人了。

  不要指望一个不读书的人可以把自己变好。不要指望一个不读书的人能了解他人和自己。解读世界和生命是一件超高难度的事情,一个不读书的人对这样的解读一定是无能为力的。他至多能成为一个善根好一点的人,脾性好一点的人,凭着可怜的生活经验艰难地斧正自己生活轨迹的人。可是,他是一个没有机会在诗意和奥秘面前让自己泪流满面的跪拜的人。他没有机会在智慧的星空中被满天星光朗照。他不可能成为一个给我们提供精神成长能量的人,他不可能让我们抬头仰望。在我心中,一个寻求自我超越的人不可能不去自动地寻求书籍,在灿烂的文字精华里面冲洗自己。就好像一个人在普遍的黑暗中不可能不向往明暖的太阳。

  今生今世,我最喜欢的一个生命身份就是当一个读者。这个身份没有退休的限定,没有别人给我当领导,我也用不着和任何一个活人达成讨厌的联系。我一个人就可以干成这件事。无论这个世界的物质文明发展到哪一个伟哥一样的坚挺时段,也无论这个世界已经如何超现实主义,今生今世,我只对星球一样的智慧大师抬起我卑微的头颅。我就是想在书籍的蜜罐子里当成一个蜜饯。

2013年04月25日 推荐

高伟

青岛著名作家、诗人,出版《生命从来不肯简单》多部散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