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社会

青岛海域频出珍宝 男子淘2千件开博物馆(组图)

2014年07月24日14:36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
第3页 :3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
3

  路线海上丝路分国内外路线

  青岛海域频频出现瓷器宝贝,背后原因就是这里曾是海上丝路主航道。据文史专家鲁海介绍,海上丝路在青岛可以分为三大阶段。早在秦汉时期,秦始皇曾经三次来到琅琊台,徐福便是从这里出海。当时盛行的出海路线为黄岛徐山、琅琊台启程,途经崂山徐福岛,通过渤海湾入辽宁再到达朝鲜半岛。到了唐宋时期,海上丝路仍然面向日韩,但是起点变更为了板桥镇(现胶州),船只出海后不用再绕到渤海湾,可以直抵目的地。由于丝绸、瓷器往来频繁,还有中东等地的商人来此进行商贸往来,这让板桥镇一度繁华至极,跻身全国五大港口,也是北方第一大港。在金朝占领了青岛后,海上丝路一度中断,但和南宋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宋金海战,开战地点就在如今的唐岛湾。正因为如此,唐岛湾附近的海域至今都能够发现武器、瓷器等战后遗留物。从明清开始,青岛海域的海上丝路第三次兴起,开放的口岸和航线却发生了变化。青岛口(现人民会堂附近)、胶州塔埠投、即墨金口成为了三大港口,由于饱受日寇侵袭,从这出发的商船前往日韩的并不多。据鲁海介绍,当时青岛的港口成为了南北商船的海上驿站,来自福建、长江口岸的船舶前往北京通州,会把青岛三大港口当成避风港并补给淡水。

  鲁海告诉记者,在每个时期来往的商船中,遭遇大风浪沉船的非常多,因此航道附近区域才会在近年来频频出现宝贝,而当时为了避免恶劣天气的影响,早在元朝就专门修建了胶莱运河。一旦海上出现了大风大浪,商船可以改道从胶莱运河北上躲避风浪袭击。

(责任编辑:李毅)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