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社会

青岛海域频出珍宝 男子淘2千件开博物馆(组图)

2014年07月24日14:36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
第2页 :2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
2

  发现渔民下海捞出海底瓷器

  2005年,黄岛一名潜水员在捞海参时,打捞出了一只青花瓷盘。经过鉴定后发现,这只青花瓷盘产自宋代。一位薛家岛渔民介绍,这名潜水员有二十多年潜水经验,在薛家岛距离岸边约200米处下水捞海参,当他潜至约15米深处时,在一条海沟附近的礁石区,发现了这只反扣在礁石上的瓷盘,长满了类似珊瑚的海底生物,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潜水员很快把盘子打捞出水,擦拭干净后发现是个青花瓷盘,直径约17厘米、高约5厘米,其盘边缘略有破损呈不规则状。瓷盘色泽暗淡呈青灰色,釉面有类似裂纹的纹路,盘面两侧绘有对称的青色花纹,中间部位有一个简易花卉。经鉴定,这个瓷盘属于宋代制品。

  据原文物局局长魏书训介绍,青岛海域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古航道,在船舶向海外输送丝绸、瓷器等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了沉船,这些都将成为海底遗物,能够保留至今的主要是埋在淤泥下的瓷器。从今年来海捞瓷器中看,最常见的有元代的元青花和明清瓷器,偶尔会出现唐代的瓷器,这些保存完好的瓷器也被称作“出水瓷”,身价很高。

  趣闻外籍教授海边散步拾漏

  原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回忆,在他任职期间,一位青岛大学德语外教专程找到他,想捐出连续5年在海边捡的瓷器碎片。“满满10箱盒子里全部都是瓷器碎片,差不多有200多件,包括了从唐至明清时期的瓷器,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刘元鸣介绍,这位外籍教师主要是在石老人、麦岛附近的海滩上,捡起的被海浪推上岸的瓷器碎片。

  目前,市博物馆内共陈列了6个瓷碗,这些瓷碗都是1979年博物馆组织打捞出海的,前后一共打捞过3次,目前在市博物馆和黄岛区博物馆都有收藏。经过考证,瓷碗全部是明代嘉靖年间民窑制作的青花碗。当时是商船通过胶莱运河驶向海上丝路的过程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沉船,发现地就是现在琅琊台海域附近的鸭岛沉船遗址区域。

(责任编辑:李毅)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