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郭士奇的传说,现在更多存于老青岛一中毕业生的记忆里。
1953届高中部的骆为麟说:当时教美术课的是郭士奇老师,他曾竭力鼓励我在美术上去深造。在美术课上,他亲自指导我作画,还把我的画展览在高中教学楼的走廊里,这对我的鼓励极大。有时,他常常领我们几个爱画的同学一起到他家里,共同欣赏一些美术大师(如徐悲鸿)的作品和他创作的《阿Q画传》以及他的素描、速写习作,并向我们主动推荐南张(张乐平)、北叶(叶浅予)的绘画表现特点。
![]() |
青年郭士奇 |
1955届高中部的赵曰茂说,1950年初,一中剧团向社会公演大型话剧《阿Q正传》,排演中还参考了郭士奇老师的插画集。
1957届初中部的徐立忠说:每逢鲁迅先生诞辰,学校图书馆总要在走廊陈列鲁迅先生的生平图片和纪念文章,其中就有郭士奇老师插画的《阿Q正传》及徐悲鸿先生为此画传所作的序文。
从学生的回忆中看,郭士奇似乎总与《阿Q正传》和徐悲鸿有关。
郭士奇第一次见徐悲鸿应在1928年前后,徐执教于田汉主持的南国艺术学院,郭士奇与在新华艺专就读的好友杨端如登门求救,受到徐悲鸿的鼓励,并蒙送有雄狮标志的油画颜料一小箱。
![]() |
郭士奇插画 |
1946年夏,郭士奇为《阿Q正传》创作了插画集,寄呈刚刚执掌北平艺专的徐悲鸿指教,徐悲鸿作洋溢短文资以鼓励,称之“人物生动,结构严正,表情精到”。《阿Q画传》次年由青岛爱光社印行,郭士奇遂以此作序言。两年后,郭士奇又创作《木兰从军》,丰子恺先生又欣然题词鼓励,言之“郭士奇君写木兰从军笔法酷似日本蕗谷虹儿及欧洲的比亚斯莱可谓中国黑白画之杰出者。”
可以说,对生于1914年的郭士奇来说,1940年代,是他自信心和创造力较为丰满的年代。
出自医学之家的郭士奇,并没有受过很完备的美术教育。因父亲供职于胶济铁路医院,1926年,祖籍天津的少年郭士奇来到青岛,就读于胶济铁路第五小学,后入胶济铁路中学,绘画受业于孙沾群先生。
孙沾群虽然工于花鸟,但很强调以自然为师,常带学生旅行写生,郭士奇曾在一幅崂山淡彩写生上作了这样的笔记:1933年7月9日,随青岛铁中初中毕业旅游团至崂山旅游,到华严寺天已黑,孙沾群骑驴而上,使同学们想起陆放翁“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