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青岛专栏 > 青岛专栏柳已青

青岛名家专栏柳已青:青岛的天空

2013年03月27日19:54
来源:搜狐青岛 作者:柳已青
原标题 [青岛名家专栏柳已青:青岛的天空]
青岛的天空
青岛的天空

  都说新年(元旦)有新气象,竟是雾霾来袭。

  元月十一日、十二日,我在北京参加图书订货会,遭遇北京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日子。原以为回到青岛,会是海天一碧的丽日,谁知接连遇到雾霾弥漫的天气。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晚年移居青岛的康有为在一封家书中称赞青岛“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绿树红瓦,可舟可车”。“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的一张名片,油画色彩一般的城市风貌,成为青岛最富诗意的写照。连青岛的天空也抑郁了,今昔对比,令人叹息。

  面对近日来的大雾天气,有网友笑称,这是一场“雾”会。于是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最遥远的距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站在天安门前,却看不见毛主席。”这是北京的版本。“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你我牵手站在澄波湖大桥上,我却看不到你。”这是济南的版本。“大雾造就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见了今天的大雾,你就知道什么是‘对面不相见了’。”这是洛阳的版本。

  非常怀念青岛的好天气。在我的记忆中,青岛的秋冬季节,天空令人心旷神怡。翻了翻我的微薄,找出三则谈天的文字。

  踩着铺满落叶的人行道,阳光中仿佛有落叶的干爽的气息。这些慵懒的时光,是人心思最细密的时刻。种种感触,像天边的白云,飘逸又舒展,轻盈得没有重量。秋叶精美,让人心生谦卑之心。草木一生,人生一世,生命无所谓大小,都是一个过程。享受和美而又痛苦的人生,须有美学境界。

  风静时,太阳正好,阳光如春日明媚,丝毫感觉不到冬天的寒冷。在八大湖幽静的街道上走一走,就像卢梭那样漫步遐思。踩着脚下的落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人家的篱笆上,蔷薇的叶子也落下了,露出青青的藤。那些花儿休眠了,等待岁月的一个轮回。隐隐传来幼儿园孩子们嬉笑的玩耍声音,透过蓝色的天空,传来又消失。

  王哥庄附近的滨海大道,放眼望去,青色的山峰层峦起伏,山阴处,有积雪覆盖。山虽不高,因有积雪,感觉像云南的雪山。山顶上,有云雾缭绕。浦里东边的山名为云起山(又名蕴奇山),呈“M”形状,两个山峰之间,有一个小庙。两个山峰之上是黑沉沉的乌云,中间一抹亮光笼罩,那是阳光闪耀。

  翻阅完这些微博之后,还要出门办事,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在雾蒙蒙的天地之间,行人带着口罩,走在人行道上。滨海的马路上依然是车流,只不过,堵得比平日更严重。空气中是汽车尾气的气味,那些看不见的小颗粒PM2.5悬浮在空气中,让人无法躲避。

  办完事情回来的路上,途径八大关。忽然想起上世纪三十年代,沈从文在青岛,经常带着一本书去太平角,坐在海边黛色的礁石上,读书,看海天水云。那时,这里僻静,无人打扰他的冥思静默。他在《水云》一文中,留下青岛天空的描写,宛如一幅色彩饱满的海滨油画:“前面已是一片碧绿大海,远远可看见水灵山岛的灰色圆影,和海上船只驶过时在浅紫色天末留下那一缕淡烟。我身背后是一片马尾松林,好像一个一个翠绿扫帚,归拂天云,矮矮的疏的马尾松下,到处有一丛丛淡蓝色和黄白间杂野花在任意开放。花丛间常常可看到一对对小面伶俐麻褐色野兔,神气天真烂漫,在那里追逐游戏。这地方还无一座房子,游人稀少……”

  当年沈从文读书的僻静之处,已经起了高楼,成为青岛最繁华的地段。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又多了“雾”是人非。

  如今的城市里,看不到夕阳山外山,也看不到芳草碧连天,都市的天空也变得拥挤。一眼望去,没有了天际线,除了高楼就高楼,遮断望眼。如果连晴空万里这样的日子亦不可得,那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了。都市有病,天知否?天知道。时代病症,天知否?天知道。但愿13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早日散去。对于当今中国而言,不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最宝贵的资源,莫过于丰饶的大地、清澈的河流和蔚蓝的天空。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资源都保护不好,那真是“天厌之”。

  形色匆匆的人们,带着年货,奔向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节。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是一个美妙的开始。期待着春天的来临。期待今朝好风日。期待着梅花开放。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