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财经 > 财经理财

国际学校变身私立贵族学校 走近中国的西式教育

2014年08月04日09:33
来源:青岛广播电视报

  国际学校随着近期热播的几档综艺节目进入普通老百姓的视野,明星的孩子们因为就读国际学校而英语异常流利,这引发了人们对国内国际学校的好奇。与以往人们的印象不同,现在的国际学校不再是只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而是摇身一变成了众多中国学生争相就读的私立贵族学校。

  走近国际学校

  以西方教育体系为吸引力的国际学校,被不少经济状况良好的家长看中,成为中小学生间最新流行就读的学校之一。纯英语教学环境,国外进口教材,这一切都被看作是家长送孩子留学前的最佳预科班。不过,这种从幼儿园就开始的,长在中国的西式教育学校,真的是一种优于国内教育模式的新体系吗?它可以将孩子们打造成一名“洋学生”吗?是否会让孩子掉入中、西式教育体系的缝隙中,左右不得。

  中国的西式教育

  西方风格的校舍建筑,符合英美流行的学生制服,以及毕业生举办的晚礼服毕业晚会……国际学校的校园风光简直是英、美国家校园的复制,是生长在中国的西方学校。目前,国内的国际学校不仅在形式上无限接近西方风格,甚至不少学校的教材也是直接从国外进口,就连学生的期末考试试卷也要飞去国外进行阅卷。

  这种以西式教育为主调的学校,如今成为国内不少经济条件良好的家长们眼中的香饽饽。因为在国际学校里学习,学生可能会更容易取得国外的学习机会,仅这一点就会吸引大量学生。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不少家庭的经济条件完全具备把孩子送往国际学校学习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有家长认为国际学校的教学环境比普通学校要好,这种崇拜心理让家长宁愿花高价也要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学习。

  据了解,青岛的国际学校,无论在数量还是发展程度上,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排在前列。外籍学生较其他城市多,是岛城国际学校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同时,城市对多元化教育方式的接受度与认可度,也让国际学校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现在,岛城众多国际学校不仅仅招收外籍学生,更将目光放在了那些想要接受西方教育,又暂时不能走出国门的中国学生身上。

  “国际学校当然也分很多种,不过从他们课程设计以及学生将来就读方向看,面向国人招生的国际学校,显然更适合那些准备去国外上大学,还有愿意接受个性化教育的学生群体。”枫叶教育集团总裁申宗刚说。其实,我国教育法中并没有“国际学校”这一词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际学校才随着外国使馆人员和外籍人士出现在中国。而如今,不管是针对外籍人士的国际学校,还是私立贵族国际学校,都开始努力抢占中国的基础教育市场。

  “许多家长看中这种教育模式,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外语教育的优势,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这种在国内经历西方教育的方式,能让自己的孩子为真正的出国留学做好准备。”申总说,而目前在国际学校就读的学生中,为留学做准备的学生也占了绝大多数。“我们不是传统的只招收外籍学生的国际学校,也不是纯粹的中国学校。”国际教育管理专家王真说,“与传统的国际学校不同,国际学校为中国学生提供了在不脱离中国本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接受国际教育的机会,更像是中国孩子留学的演练场。”

  最佳留学预科?

  现在,中国学生留学的低龄化成为一种趋势,但是过小的孩子出国总是令家长们最不放心的事,而此时国际学校的出现,似乎给想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另一个选择。

  大多数国际学校都有西式华丽的教学楼,良好的硬件设施,聘用国外教师,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这些校园生活因与国外类似而成为学生们向往的因素。不过其实,对于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而言,学校是不是又大又美,教师是不是均出自名门都在其次,对课程体系的选择才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在青岛,不少国际学校不仅采用国外教学模式,而且直接采用国外进口教材。且不管学生们从中式学校进入外国教育模式是否适应,进口教材完全按照国外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状态制定,若不是从幼儿园就进入国际学校的孩子,不好好适应一番恐怕很难进入学习状态。

  女儿在九年级转入国际学校就读的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在最初的适应阶段,家长和孩子都必须面临挑战,家长的压力甚至更大。“我们习惯了公立学校老师出题、学生做题的模式。而在国际学校,一方面,因为突然的放松,孩子的自制力丧失;另一方面,老师给的很多学习任务很模糊,老师讲课中渗透很多单词,但因为没有量化的单词表,孩子和我们都不知道明确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我想帮忙帮不上,孩子想努力也找不着方法,很痛苦。”

  原本留学最佳预科班的设想,为何没能如了学校和家长的愿?除了学生在学习模式的切换上感到不适,国际学校在办学水平上的良莠不齐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枫叶教育的申总说:“国际学校目前的主体是国际高中,国际高中在国内并没有行业标准,特别是那些主要招收中国学生的学校,没有行业标准的情况下,教学水平很难去评断。”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国际学校的办学资质主要有以下几种:国内普通高中的办学许可证,国外课程的教育主管部门的备案文件,国外合作单位的政府主管部门许可的海外高中办学文件,与国外合作单位的直接合作办学协议。

  由于国际高中和不同的国际和地区合作,加上国家对国际学校没有课程规范,各办学单位引进的课程各自为政,没有统一体系,再加上一些机构的有意包装,家长跟学生们就更难判断了。就此问题,申总表示,不管这所国际学校主打课程是AP、A-Level、SAT还是IB,家长要考察的首先是该学校有没有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教材备案,能不能够注册中国或者国外学校学籍。其次,学校的学分体系是不是明确,而且特别要注意的是,学分中有没有包含中方课程学分。因为各个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要求不同,因此,为了在关键升学问题上不出纰漏,国外大学申请的学分标准,也是学生们需要知道的,这就需要国际学校设有的留学服务中心为学生们提供相关资讯。此外,外方校长及外聘教师有没有相应的课程资格证书,也是判断国际学校水平的标准之一。

  本土化之路

  据统计,由于目前中国每年申请去国外读大学本科的高中生日益增多,其增长率甚至达到了40%以上,竞争的加剧已是不可避免。如果学生以及家长仍然抱着“孩子学习不好,不过国外的大学花钱就能上”这样的观点而选择国际学校来过度,那可能就要失望了。

  “现在不少国际学校、国际班,还有某些培训机构,因为一味追求利益,过度包装和宣传自己,在不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让学生盲目选择其课程,往往让不少孩子虚耗了精力,在最适合学习的时候错失机会。”新东方国际学校招生方面负责人刘俊这样认为。

  “全外教上课”“国外引进教材”“纯外语环境”……国际学校的这些宣传语,无疑是吸引家长的不二法宝。不过这些听起来不错的话语,在落到实地后,却成了学生们心里不那么可爱的因素。“我的孩子九年级开始念国际学校,在原来学校英语是很好的,我们也请了外教进行课外辅导,连孩子自己也觉得去上全英语的课应该没问题,但是真去上课了才知道,这有多难。”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的家长曹先生告诉记者。

  全程英语教学,虽然听上去更利于孩子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但是,对于刚刚升上中学的孩子来说,这也不可谓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原本国际课程体系是针对那些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因此,对于没有父母从小营造的英文学习环境,同时在公立教育体系下又没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中国学生而言,想跟上国际课程的节奏就必然需要花上不短一段时间。

  同时,学生几乎将全部的力气用在英语学习上,其中文修养,也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被弱化。青岛格兰德中心的倪校长也认为,国际学校教学目标和升学目标不统一,中外课程不兼容的矛盾,仍是不少学校面临的最实际问题。因此,国际学校如何把课程成果本土化,也成了学校能否培养出精英人才的重点。国际教育管理专家王真认为,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学校在本土化这条路上还未成熟,“未来摸索的时间可能还有很长”。

  最怕落入中西教育的缝隙

  对不少国际学校的家长而言,在孩子升学这个问题上,他们要面对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参加国内高考的学生家长少。“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而且转入国际学校时间也短,对于他将来的出路,我们要跟孩子一起摸索,而且在国际学校里,每个孩子的状况都不太一样,每所学校录取学生所看重的东西也不同,别人的经验难借鉴,自己对这一块又比较陌生。”在国际学校欧美部就读的高中生汪曾奇(化名)的父亲,现在只好通过频繁与留学服务中心的老师交流来获取资讯,尝试在一年后为自己的儿子获得至少一个国外大学的offer(录取通知书)。

  “报这所学校的时候看到资料,毕业生们百分百全部被国外大学录取。那时候觉得心里很踏实,孩子学习不那么累而且肯定有国外的大学读,不过现在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儿。。”女儿在市内一所私立国际学校上学的许女士说,“原来不少学生并没有考上国外大学,录取他们的是大学的语言机构,这样中学开始就读国际课程还有多大意义?”

  除此之外,国外教育学习更轻松的论调,也被相关人士打枪。“其实国外大学的学习压力很大,其程度可能不亚于国内的高三。”新东方刘俊说,“国际学校可不是高考的避风港。”

  近年,参加外国高考,或者通过各种途径申请外国大学的高中生越来越多,但国外高等学府录取的中国学生数量却没有明显增长,甚至在新东方所统计的数据中,海外著名大学在国内的总体录取率呈现下滑趋势。“在国际学校读书的学生,在报考本国大学上有很大限制,有某些学校会跟一些大学建立联系,这样他们的学生可以报考一些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项目。所以,学生一旦不能被国外大学录取,学生可选择的道路就窄了很多。”申总说,学生们选择国外大学的语言机构也情有可原,否则很可能没有大学可上。

  为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让自己避免成为牺牲品,不少国际学校的学生带有目的性从事相关实践活动,来迎合国外高校的口味,这种在一定意义上曲解了西式教育本意的做法,让那些想通过国外大学来避开“本土应试”教育的学生跟家长,再一次陷入了“洋应试”教育中。刘俊也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有所收获,自由地选择兴趣所在,带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会非常生硬、刻意。”而且这样一来,从一个“陷阱”跳进另一个“陷阱”,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不会是多么美好的体验。

  记者 由晓月

(责任编辑:袁沛民)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