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人文

《金瓶梅》作者是胶南人 连皇帝都不怕

2013年10月30日07:54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金瓶梅》作者是原胶南大村人 连皇帝都不怕
《金瓶梅》作者是原胶南大村人 连皇帝都不怕

  提起原胶南,有人会想到历史悠久的琅琊台,或者景色优美的大珠山,很少会注意到那里还有一个600多年的村庄— 丁家大村。它在美丽的藏马山下,几百年来这里英雄才俊辈出,默默地孕育出一个文化世家琅琊丁氏。有抗倭名将昭勇将军丁珠、被封为“干才”的朝廷能臣丁溎蓥,还有被蒲松龄热情讴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文侠丁前溪。

  而今天,我们要从一位重要人物说起,他是琅琊丁氏家族中第一位通过科举走出来的才子,23岁入仕,45岁看破朝廷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辞职回家。他余生过着与笔墨纸砚相伴的隐居生活,他的名字叫丁惟宁,学者推断他是《金瓶梅》的作者。

  广拜名师,23岁中进士

  600多年前,一个叫丁推的人从海州(今连云港)来到藏马山下,那时山脚下有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他见这里景色优美、民风淳朴便定居下来。慢慢地,小村庄变成大村落,也有了自己的名字丁家大村。如今,丁家大村隶属于黄岛区大村镇,全镇八万多名居民60%姓丁,都是丁氏后代。在大村镇镇政府不远处有个单独的庭院,里面是后人为琅琊丁氏“师祖”丁推所立的墓碑,每年清明节他们都要到这里烧香祭祖。

  而我们的主人公丁惟宁,1542年便出生在这里,字汝安,号少滨,又字养静。在丁氏家族中,丁惟宁是个重要角色,因为他是家族中第一个通过科举考试走出来的人。青岛市黄岛区丁耀亢暨龙马文化学会副会长丁绍华告诉记者:“丁惟宁是第七代,在他之前丁家主要以务农为主,虽然也重视文化,但一直没有取得好的成果。他的父亲丁纯好学能诗,尤其精于儒学,不管人们跟他谈哪方面的话题,他都略知一二,让很多人钦佩。”

  有这么一位好父亲,丁惟宁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加上他自幼聪颖,又勤奋刻苦,22岁到济南府参加乡试,一举夺得举人,享誉乡里。但丁纯并没有因此就放松对儿子的要求,为了让他更出色,他带着儿子广拜名师,听说当地有位很有声望的名士邱先生,丁惟宁便跟着父亲登门造访,虚心请教,直到成为邱先生的学生才肯罢休。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那是因为丁惟宁的家境好,才能四处拜师学习。其实恰恰相反,丁绍华说:“当时丁家很贫穷,但不管严寒酷暑,丁惟宁都会苦读不息。”如果大家还不相信的话,这里还有一件真实的事情:

  丁惟宁18岁那年,按照父亲的安排,娶了胶州进士纪公之女纪氏为妻。这位纪氏身上有着传统女子的所有优点:勤快、贤惠、孝顺。她知道婆家家庭条件不好,为了维持生计刚嫁过来不久便把嫁妆当了买粮食。而对丈夫,她欣赏他的才能和上进,为了支持他,丈夫晚上熬夜看书时她便在旁边做针线活陪着,第二天丈夫早起,她也跟着一道起来准备早饭。其他季节还好说,冬天是最难熬的。因家境困难,家中连生火都难,只能用冷水洗脸,每到这时,纪氏都会先把冷水打来,把自己的双手放在冷水中,直到水温和了才给丈夫用。据说,晚年的丁惟宁每每想起纪氏的这些举动,都会潸然泪下。正是有父亲的指导、妻子的支持,丁惟宁才能踏实学习,并在23岁那年(明嘉靖四十四年,即1565年)考中进士。

  为了他,父亲主动辞官

  这一下改变了他的命运,自此也改变了丁氏家族的命运。丁惟宁的仕途从清苑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石三角腹地)知县正式开始。那时清苑县属于保定府,是保定府衙门所在地,府内有很多兵。这些兵,其实个个骄傲难驯,没多大本事却为所欲为,老百姓见了都得躲着走。新官上任三把火,丁惟宁要好好灭灭他们的威风。这些兵都是知府的人,丁惟宁敢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动刀吗?当然。他先把几个头目叫到一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几次劝说后,这几个头目还算知趣,也是给丁惟宁面子,保证回去约束自己的手下。清苑县的秩序开始得到改善,丁惟宁很欣慰,正要制定政策大干一场时,母亲却病故了。按照当时朝廷的惯例,丁惟宁辞官奔丧守孝。

  但不久,他突然接到朝廷急报,山西长治县混乱,任命他为知县前去治理。整个朝廷谁不知道长治县是个难管的摊子,那里强势之家太多,仗着自己有钱根本不把知县放在眼里,不知道多少知县去了又走了。但丁惟宁不肯向他们低头,先以礼说服,说服不了的再动法严惩,这样礼法结合之下,这些强势之家也不敢肆意妄为了。不仅如此,丁惟宁还革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减轻百姓负担。经过几年治理,长治县稳定下来,百姓生活也大有好转。皇帝为了嘉奖丁惟宁给他升官为经筵(是为帝王研经读史而设的御前讲席)。临走时,长治县万民空巷,夹道送之,后来他们还在县城内为丁惟宁立了祠堂。

  说到这里,丁绍华还补充了一点:“巧合的是,200年后,丁惟宁的七代孙丁琰也到长治县任知县,当地百姓请他一起拜谒丁公祠。在这期间,丁琰不负众望,体恤民众,成为一名难得的好官,当地人便把丁惟宁和丁琰尊称为‘大小丁公’。”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我们回过头来继续说丁惟宁。他一次次升官,成为四川道监察御史,并奉旨巡查直隶。那时,丁惟宁的父亲丁纯正在直隶大名府长垣县任教谕(负责教育生员的官员),属于被儿子巡查的对象。丁纯明白在朝为官应该谨慎,为了不给儿子带去困扰,他以生病为由辞了官回到老家。皇上得知后,深受感动,让丁纯受监察御史之封。辞官后的丁纯又把老家搬到了诸城县,从此他跟几位友人饮酒游山,再也没有出仕。

  他杀了张居正的亲戚

  在丁惟宁的字典中没有“害怕”二字,不管面对的是上司、有钱人,还是当时朝廷最有权势的人张居正。

  张居正影响着朝廷的任命大权,很多地方官员都去送礼拜见,希望能成为他的门生。送客的官吏中唯独见不到丁惟宁的身影,他忙着做自己的事情,就算是见面,也仅是工作上的交流,话语中丝毫不带对他的谄媚和奉承。这本来就让张居正有些生气,后来,丁惟宁竟然把他的亲戚给抓了。

  这亲戚是个大土豪,仗着张居正的权势在乡里横行霸道,别的官管不了,人们便拦住了前来巡视的丁惟宁的轿子,递上诉状。和之前一样,丁惟宁依然先以礼相待,将土豪请来晓之以理劝他注意收敛。但土豪这些年霸道惯了,怎会听得进这些话,不但不承认犯过的错,还不把丁惟宁放在眼里,一次次提到张居正的名字。他哪知道,眼前这位年轻官吏,最受不了别人的威胁。

  为了让他心服口服,丁惟宁当即传来告状的数百人跟他对质,最终土豪害怕了,不得不承认了罪行。后来他请求丁惟宁,看在张居正的面子上,饶恕了他。人证物证俱在,当事人又当场认罪,这宗官司算是结了。按照法律,丁惟宁当场判处土豪死刑,并立即执行。土豪被处决了,百姓拍手称快,但丁惟宁也彻底得罪了张居正。

  没多久,丁惟宁便接到张居正的指示:立即回京。可想而知那是个怎样的场面,张居正劈头盖脸大骂一顿,丁惟宁不为所动,跟他一条条诉说杀土豪的罪行,不论哪一条,都可当斩。这些话触及到了张居正的底线,他蛮横地打断了丁惟宁的话,留下一句“写认罪书”后扬长而去。

  “好汉不吃眼前亏,你就写吧”、“张相国万万得罪不起啊”、“你就先写个认罪书糊弄过去,千万别对着干了”……在朋友的劝说下,丁惟宁写了一封认罪书交给张居正。正当张居正看完,想暂且放过丁惟宁时,旁边一位太监说话了:“相国请等一下。”只见他把认罪书平放在桌子上,让张居正从对角线的方向再看过去,赫然出现八个大字“惟宁无罪,土豪该杀”,气得张居正找个理由罢免了丁惟宁,把他赶出京城。有人说,这个太监就是冯保,此前他吩咐丁惟宁在他的故乡给他建个牌坊,炫耀自己,丁惟宁不从,他怀恨在心才找到机会报复。

  他累倒在岗位上

  不管是谁,以丁惟宁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性格,得罪人是很正常的。正因为这样,百姓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都爱来找他。“得罪张居正怕什么,他连皇帝都不怕呢。”当地人的一句话,让城市信报记者又听到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五莲山上有座大庙光明寺,是明朝皇帝下旨建造的,这里的和尚也是受皇封的。自从有了这个保护伞,几个和尚便开始作威作福了。他们抢占百姓的土地、财产,还让老百姓给他们服务,稍有不满意就会拳打脚踢。当地官吏不但不敢管,还得送礼巴结他们,希望他们入宫面见皇上时能给美言几句。被迫无奈的老百姓只能找到丁惟宁,请他做主。丁惟宁这次犹豫了,之前再怎样也不过是朝廷中的臣子,这次是要动皇帝的人,不能再走之前的“礼法”招数了,苦思冥想后他想到一个办法。

  将和尚们的罪行一一写入折子,在朝堂上直接请皇帝下旨希望能严惩。如他所料,皇帝确实想包庇他们,犹豫了一会儿,只说了两个字:“罢了。”罢了?这两个字钻进丁惟宁的耳朵后,他却忽然笑了,高喊“谢主隆恩!”后退了出去。而后,丁惟宁马不停蹄地赶回当地,一边令人挖出一道沟,一边抓来那几个和尚,将他们埋在地里只露出头。人们看得一愣一愣的,这是在干什么?只见不远处一头大黄牛拉着大钉齿耙走了过来……

  处理了几个和尚,丁惟宁就回去汇报情况了。皇帝听得纳闷,我不是说“罢了”吗,怎么还给处理了?丁惟宁也装傻,便把如何“耙”的过程前前后后讲了一遍,满朝文武听得连声称赞,皇帝虽然知道这是丁惟宁故意搞的把戏,但也只能算了。

  再说,丁惟宁被张居正免职回家后,随着张居正势力在朝中败落,他又被重新重用。当然,所派任务仍然是最难治理的地方,这位明朝的“劳模”就这样四处奔波着,直到累到一病不起,才向朝廷请了假回家休息。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相关新闻:丁惟宁平息兵变反被诬陷

(责任编辑:姜丰华)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