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乌鲁木齐举办了一场“天山武林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1个门派的武林高手们齐聚一堂,进行了武术表演并现场和挑战者切磋,网络上盛传的“崆峒派掌门人险败给挑战者 ”的视频更是让网友们大呼“ 江湖梦碎”,加之各个门派掌门人穿着花哨,被网友们戏称为“中老年版cosplay”,武林大会真正的含金量却少有人谈及。
这里面却有一位穿着土黄色练功服的低调掌门人,他不逞口舌之强,但语出惊人;他自称功夫粗鄙,却有真才实学;他帮崆峒派的掌门在擂台上找回了“面子”,让挑战者心服口服,这人就是咱们青岛崂山派慈善门的第四代掌门人陈世富,近日记者在黄岛面对面采访了陈世富和他的弟子刘禾,陈世富说:“我不出手是怕伤了人!”
污蔑中国武术我就不服
武林大会一开始,着装朴实的陈世富和弟子刘禾并没有出现在各个媒体的版面上,直到他击败两位挑战者,替崆峒派掌门人“复仇”后,他才逐渐从武林大会的浮躁喧嚣中脱颖而出。
“起初,崆峒派的掌门人险些被挑战者打败,随即就出现了很多质疑声 ,网上的质疑让我接受不了,说来参加这次大会的十一大门派都是假的,污蔑中国武术,我就不服!”陈世富决定出手。在这之前的一个月,他刚刚在山上摔折了左腿的腓骨,还未痊愈。
当天,陈世富在擂台上展示完武术后,高呼求战 。台下两名观众“不服”,上台挑战 ,却被陈世富单手单脚、分别以擒拿和点穴功夫击败,其中一位更是被卸下手腕。这也应了陈世富之前说过的“不是不出手,只是出手就要伤人致残。”被打败的两人也心服口服,狼狈下台。陈世富一战成名,台下也再无人挑战。
对于师傅轻松获胜,弟子刘禾一点也不意外,“能挨十拳不挨一肘,宁挨十肘不挨一指。在内家拳里,手指是最厉害的,师傅精于此道,获胜自然在意料之中 。”刘禾说。
陈世富1972年出生,自幼家境贫寒,但性格放浪不羁,自从看了《少林寺》的电影后,十岁的他便跑到邻村的一个拳师家里学艺,后来辗转去了青岛,在路边练拳的时候,偶遇了慈善门第三代传人慈善老人,也就是后来陈世富的师傅。这也是他三十一年习武生涯的开端。
传统武术都是口耳相传
说起青岛武术,少不了全真教,曾经在崂山上的两个武术门派全真龙门派和正一派都是出自全真教。明代万历年间孙玄清创立的崂山派就是全真龙门派的一个分支。慈善门也只是崂山派的一个分支。陈世富的徒弟刘禾告诉记者,师傅和自己所习的拳法是一种内家拳,善于内力伤人。
正因为这样的特性,这种拳法在当年甚至被外国人称为“妖术”,而本地人也因为无法理解而对习拳之人敬而远之。
说起武术,外表文质彬彬的刘禾滔滔不绝。他认为,如今的武术更加接近于体育武术,是和体操很接近的一种健身功夫,而他们所习的武术则是更加纯粹的,没有经过改良的武术,“真正的武术源于战争,是用来打人的。而且传统武术都是秘传,也就是口耳相传,一百年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一百年后也还是这样。”刘禾说。
“师傅曾经闭关,一个月之内只喝水,但是体重却没有减轻几斤。在我们看来,闭关是很正常的,通过呼吸吐纳来调节,但是说出来一般人就不信。就像这次大会,很多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但是并不愿意向别人展示,因为很多东西都是独家秘传的。这也是真正的中国武术的一种特性。”
提及中国武术这种秘传且不愿意示人的特点,陈世富还举了一个例子:两个师傅在切磋武功的时候,通常会在一个密闭的小屋子里,连徒弟都不让看,胜负也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用陈世富和刘禾的话来说,就是现在收徒弟的规矩都和以前一样。“都得从学生开始做,老师观察徒弟的人品和武德,徒弟也要偷偷的观察师傅的品行,正所谓"师看徒三年,徒看师三年",师徒之间有默契,才能拜师。”陈世富告诉记者,一个师傅一生中真正的徒弟没有几个,师徒关系和父子关系一样稳固。
大师泛滥和武术没落让人无奈
谈到前段时间经梧太极拳闫芳隔空击物和最近炒得火热的王林大师,刘禾对记者这样解释,闫芳的经梧太极拳确实有一定的技击功能,但是隔空击物根本不可能,武功再强也不能违反最基本的物理定律,想要击打对方或者物体,就一定要有介质传播力量,即使是最小的接触面接最小的一个点,也一定是需要的,空气不可能作为传播力量的媒介,如果能,那对人体的要求太高了。
大师的泛滥让人无奈,与大师的泛滥相比,陈世富不禁感慨,中国武术特别是青岛武术的日渐没落更让人无奈。
对于散在崂山上的各种武术门派,陈世富和徒弟刘禾曾经下了很大力气去寻找,无奈的是,绝大多数已经找不到了。
刘禾说,找不到了其实就意味着这些门派里的东西已经失传了。对于真正研究武术的人来说,这种损失最让人心痛,对于中国的传统武术,特殊的师承关系和武术发展之间有着必然的矛盾,轻易不外传何求发展?传统武术发展太难,没有钱赚,商业运作也不好。陈世富有好几次都因为买不起机票而推掉了业内的一些交流活动。至今家里的三亩地还是陈世富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采访末了,陈世富和记者说了八个字:养生,道义,堪舆,武术。这八字是崂山派平日主要修炼的四项,而武术排在最末。
陈世富说,这八个字最容易被人发现的是体现于外在的“武术”,但是最难修炼的却不是武术本身。“我们愿意借着展示外在的武术这样的契机,发扬中华武德精神,传播中华文化,这才是最主要的。”如果国家需要,他可以带着弟子们重回崂山,将这一分支发扬光大。
记者 李隽辉 (部分图片由陈世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