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民生

探访青岛人过年众生百态 那年、那人、那事(图)

2013年02月22日13:56
来源:青岛广播电视报

  那事——

  长辈过年频催婚

  31岁女白领春节遭“催婚”

  “事业有成,长相清秀。”这是众人对李慧的评价。今年31岁的李慧,在东海路一写字楼内经营自己的淘宝店,年收入50万左右。凭着自己近几年打拼的积蓄,李慧一步步为自己购置了房子和车子。在外人看来,李慧的条件称得上“很不错”。然而,事业小有成就的她,感情却处于空白状态,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

  “工作太忙,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谈恋爱。”李慧说,前几年,长辈们只是催,今年他们简直是焦躁了。

  “眼光别那么高,现在挑人过两人就是人挑你了。”“隔壁家的那个谁谁谁,比你小三岁,都当妈了。”春节期间,七大姑八大姨的话匣子一开,就让她感到浑身不自在。

  李慧说,哪怕出门遇到街坊邻居,也都会来一句“结婚了吗?”“这就像一个紧箍咒,一念我就头疼。”

  更令李慧倍感压力的是,刚满26岁的弟弟竟然趁着过年把女朋友带回了家。“姐姐不结婚,弟弟结婚总归不吉利,你就看在我们一大把年纪,想抱孙子的份儿上,去找个人结婚吧。”这是李慧妈妈的原话。“你再不结婚,简直就是个罪人。”李慧说,本来就上火,一听这话,更难受。

  经过多次讨价还价,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今年春节开始相亲,不管成不成,先有个行动。

  被逼无奈连相5次亲

  李慧的转变让家人喜出望外,春节期间,在家人的安排下,李慧共相了5次亲,但每次都是无果而终。

  第一次相亲就被安排在腊月二十八下午,“他说33岁,但是感觉起码40岁,头也有点秃。在青岛一家旅行社做客户经理,一直在说全国各地的旅游经验,还暗示我下次一块去。”

  李慧应付地听着,没想到对方中途去了一趟洗手间,回来后突然坐在她边上,双手非常不老实。李慧想着两位老人,忍了几秒钟后,果断推开,一回家就对爸妈发火,还狠狠地甩了门。

  那天晚饭大家都很沉默,爸妈第一次没有再提相亲的事情,李慧心想:这下好了。可是晚上睡觉前,听到妈妈又在打电话:“这个小伙虽然学历不高,但去国外打过工,可能他们聊得来,要不明天我把女儿带出来见见?”

  原本心里还在窃喜的李慧,听了妈妈的通话内容后,一下子又掉进了冰窟窿。除夕上午,李慧又匆忙见了第二个相亲对象。这个比自己小一岁的小伙子,并没有妈妈以为的“可能聊得来”,“那小伙子跟个姑娘似的,任凭我怎么翻动嘴皮子,他腼腆的连话都不敢大声说。”半个小时,都是介绍人和李慧在谈。小伙子内向的性格和李慧的健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第三个相亲对象是一名小学老师,很健谈,俩人一开始聊得也挺好,可越到最后,李慧就越觉得不对劲。“才刚一会,双方都还不了解,就开始对我的工作和家庭指手画脚了。”第四位是名公务员,家庭、相貌、工作都不错,可一说到李慧的工作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时,俩人就话不投机了。第五位是名医生,他认为与李慧的年纪相差太大,电影一结束,双方也就结束了。

  从第二次开始,李慧每次相完亲回家,父母都要向她打探“战绩”。见她摇头,妈妈总会长叹一声。虽然5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但李慧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有时候参加同学聚会,大多数同学都带着孩子来参加了,我还单着,有时候也想找个人一起生活。”

  不过,李慧认为“剩女也要淡定”。“在传统观念中,自己的年龄是大了点,但结婚不是闹着玩的,要理性对待,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婚姻里面包含着一种责任。”李慧说,“虽然自己已经成了‘齐天大剩’,但在选择伴侣时还是要坚守‘宁缺毋滥’。”

  记者 张佳美

  那事——

  该回谁家过年?

  对于80后的小夫妻,特别是独生子女来说,如今回谁家过年也挺犯难。为数不多的短短假期,父母都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可谁又愿意让自己的父母过得冷冷清清呢?

  为回谁家过年起争执

  最近,国内一家知名网站做了一个“过年回家该去婆家还是娘家”的调查。结果显示,赞成“轮流坐庄,今年婆家明年娘家”的最多,占54.1%;赞成“婆家娘家都来小家,欢聚一堂”的排第二位,占30.7%;赞成“各回各家”的占16.3%;赞成“不去婆家,不回娘家,留守小家”的占13.9%。

  虽说,按照传统习俗,理应去婆婆家过年。但是传统越来越受到现实的挑战,理由各种各样,甚至有的小夫妻竟为去谁家过年立下字据。

  28岁的小张是青岛女孩,结婚已经三年,对象小杨是山西人。两人都是独生子,每次临近过年,回谁家就成了争执的焦点。两人你一句,我一句……

  小张问小杨:“过年怎么办呢?”

  小杨回答:“当然回我家过年了。”

  小张:“那我爸妈呢?”

  小杨:“在男方家过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一直都是这样!”

  小张:“什么传统习俗,那叫封建!有些东西要与时俱进,难道法律规定非得去男方家?”

  小杨:“不用法律规定,这是约定俗成。”

  小张:“谁和你约定了?我没有吧?古代的女人结婚以后全靠老公养,因为不能自力更生才没有地位!现在的女人有几个不出去工作赚钱养家的?只要你还需要我出去工作赚钱,我就有权利决定我自己过年去哪里。”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言,两人最终签下协议,决定今年先去山西婆婆家过年,明年再去丈母娘家过年,往后一年年的轮流来。

  类似的烦恼还困扰着不少人,不过也有夫妻双方比较理解对方,看起来比较通情达理的。林女士是一名公务员,她每年过年都跟随老公去婆家过年。她认为既然爱丈夫就该爱他的家人,回婆婆家过年,老人家高兴,丈夫也高兴,所以她也很快乐。

  同样,也有女婿愿意去丈母娘家过年的。市民温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年都去丈母娘家过年。因为平时夫妻俩都在公婆所在的城市工作,跟公婆见面的机会比较多。难得过年有时间回岳母家去陪陪老人家,他认为孝敬老人也是爱妻子的一种表现,父母也不会有意见的。

  新媳妇不太适应

  对于刚结婚的新媳妇来说,第一次离开父母去婆家过年,不免有些不习惯,甚至心里还酸溜溜的。

  小李今年刚结婚,虽然对象家跟自己家都在青岛,但是总是觉得第一次离开父母过年心里有点不太习惯。但是小李的父母告诉小李,刚结婚第一年,还是得按规矩好好去婆家过年的,所以小李也就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先呆在婆家过年。

  而对于单亲家庭的小王来说,刚出嫁的她第一次去婆家过年心里更不是滋味。从小就跟父亲相依为命的她,今年刚结婚。腊月二十八那天,小王和丈夫回来帮父亲做家务,忙年。可是,过年的时候却必须得去婆婆家了。除夕夜,当噼里啪啦的鞭炮响起,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的时候,小王想到自己孤单的父亲也许正一个人还在包饺子呢……

  城市女去农村婆家过年

  如今,不少城市女嫁入了农村男的家庭。过惯了城市生活的女孩们,有N 种理由不习惯农村生活以及当地的风俗,拒绝回丈夫老家过年。

  网友“丫头”向姐妹们倾吐了她的烦恼:一想到过年要回家真烦,老公家还有规矩,给奶奶公公婆婆跪地磕头,唉,烦,我连爸妈都没跪过,真是冤啊,可是有嫂子在呢,她都这样我不跪有点说不过去啊。家里还很冷,我闺女都受不了,平时在我家都不用穿袜子,可暖和了,回去真是活受罪呀,还看不了春晚,大半夜都在那包饺子。

  对于一些城市的女孩不愿意回农村婆家过年的问题,也有不少人认为是从小娇生惯养、矫情惹的祸,他们认为这样的女孩不理解丈夫。网友“青春飞翔”说:“某些城市女真是矫情,又不吃这个,又不吃那个,又嫌冷,又嫌那的,一点小委屈都受不了,真是矫情,有那么娇贵么?放到大饥荒的时候看你们吃不吃!”

  当然,也有不少女孩挺喜欢农村的婆婆家。家住四方的小李告诉记者,自己就爱去婆婆家,现在农村的条件也不错了,而且空气环境还好,婆婆做的东西也好吃,每年都在婆婆家过年,早习惯了。

  记者 王艳

  那事——

  悲催的“年光族”

  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变得越来越超前,“今天花明天的钱”的观念更是在年轻人中“生根发芽”。年关已过,大批“年光族”出现了。有人感叹,自己辛苦了一年,春节的花费高过年终奖,春节成为了“春劫”。

  变了味的压岁钱

  李成文是青岛一名普通的白领,也是一名标准的“年光族”。每次提到自己回家过年的经历,他都会显得很无奈,“我老家在东北,不出意外一年也就只能回去一趟。到东北的车票不好买,回家之前,我在青岛采购了不少东西,为父母准备了不少礼品,加上往返的车票,这就花费了我一半的年终奖。这些不算什么,家里的哥哥姐姐结婚生子,过年走亲访友要准备红包。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红包包的压岁钱的数额自然也就高了,300、500基本上都拿不出手。这些算下来,剩下的那部分年终奖包红包恐怕也不一定能够。”

  5岁的莹莹每年过年都会收到长辈包给她的大红包。莹莹的妈妈也有自己的担忧,“现在的孩子早熟,莹莹每年都会收到红包而且红包的金额年年涨。她让我帮她建立一个银行账户给她存起来。她的一些电子产品都是用压岁钱买的,莹莹还算是好的。不少孩子拿着压岁钱就挥霍了,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根本不知道赚钱的辛苦。”

  在80后王珍的记忆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领压岁钱的时候,“记得小时候,每当大年初一,我和哥哥姐姐都会给爷爷奶奶拜年,说一些祝福的话,爷爷奶奶会给我们每个人一个红包。那时候,拿到红包之后都会把红包藏起来,虽说那时候的压岁钱不多,但是我们都很快乐。现在,结婚之后到了我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的时候了,一出手少于一千,感觉都拿不出手。我总感觉,现在的压岁钱变味了,过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快乐了。”

  走亲访友压力大

  新婚3个月的张萍今年和丈夫一起回老家平度过年。临行前,她和丈夫在超市购买了一批年货带回家,并为公公婆婆准备了新年礼物。大年三十那天,吃着热乎乎的饺子,伴着屋外的鞭炮声,一家人团团圆圆气氛很不错。初一,张萍和丈夫带着一些礼品去看望了一些长辈,初二,和丈夫赶回了青岛。初三,和丈夫回娘家,自然少不了准备礼品。初四、初五忙着走访青岛的亲戚。这几趟下来,小两口算了一下,一趟的花费至少两三百元,光走亲戚就花费了近两千元。“算上买年货的钱,我们花了六千左右,年终奖就这样在我们眼前飞走了,我俩成了标准的‘年光族’了。”张萍苦笑道。

  在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王峰看来,“年光族”是大多年轻人目前的经济状态,“大年三十我跟着父母回爷爷奶奶家,初三回姥姥家已经成为了惯例。初四、初五、初六时间自己安排。这几天通常是同学聚会的好时候,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还有平时关系很好的朋友,都会利用这段假期时间出来聚会。聚会的方式也比较传统,通常是大家一起吃饭、K歌或者去打台球或者去棋牌室。这些花费看上去并不多,但是总体数量加起来也不少,也要两千多,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王峰告诉记者。

  自驾游省了“高速费”

  过年,已经不再拘泥于居家团圆的传统模式。旅行过年也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热捧。春节7天长假期,不出去旅游有点可惜。微博网友“要去魔都的我”发微博称,过年期间,两天自驾游玩转西安,花费近一万元。

  每年都是和家人在家里一起过节,今年决定和家人一起出去旅行过节。热爱旅行的岛城市民蔡小姐,选择在春节假期跟团去台湾旅游。“一人跟团费用是8000元,购物花费了2万左右。这些花费远超年终奖,不过这些花费在我的预算之内,还能够承受。”

  有一句话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市民尹小姐也很赞同这一观点。

  春节假期,她和丈夫选择了省内自驾游,“春节时候,高速公路免费,自驾可以省一部分路费,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天气,天气不好,高速随时会封路。为了能够及时赶回青岛,我们选择了省内自驾游。我们去了烟台和威海一线,主要买了一些纪念品,游玩了一些景点,吃了一些特色小吃,花费在三千左右。我认为,假期出游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不仅能够接触大自然还能够陶冶情操,何乐而不为呢。”

  记者 赵璐 肖常俊 封面摄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