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社会

青岛七旬老太用废物制作工艺品 飞出国门成珍藏

2014年08月13日08:29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青岛站_齐鲁网

  零散的碎布头,一条条有些破烂的丝绢,让环卫工们头疼的大块塑料泡沫……这些生活废物原本的归宿是垃圾桶,而在77岁的陈世梅老人手下,却变成了骄傲的白天鹅、大眼金鱼,成为市民家中的珍藏,有的甚至飞出了国门。

  社区文化站成展艺厅

  在市北区延安路街道松江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多位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交流着手工艺品的制作经验,这已经成了社区内许多老人每天的必修课。再看看中心的展柜和墙壁上,四周挂满了火红的剪纸,从传统的福字、喜字到丰富的人物形象,每一幅剪纸都是那样精致。中心的数个展柜上,骄傲的白天鹅、大眼睛金鱼、憨态可掬的熊猫、展翅欲飞的丹顶鹤……造型别致的布艺作品令人叹为观止。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剪纸就有上百幅,各种布艺作品更是多达数百件。

  艺术品材料多为废物

  一只振翅欲飞的丹顶鹤,羽毛由彩色的丝绢和细细的铁丝组成,尖尖的嘴巴由上了颜色的纸壳制成,细长的双腿由几根铁条和胶带组成。再看看一只两眼凸起、肚子滚圆的彩色金鱼,阳光下闪闪发光,非常漂亮。记者用手摸了一下,金鱼的外表是由一块彩色的布条制成,尾巴则是裹了亮片的铁丝搭成的小支架,透过布条空隙看到肚子是一块白色的塑料泡沫。

  “小伙子,不用看了,材料都在这里呢?”见记者看得仔细,中心的一位阿姨大方地拿出一个纸盒称,这就是制作布艺品的材料。打开纸盒,记者看到里面有彩色的布条和丝绢、小块的白色塑料泡沫和铁丝等,丝绢和布条都是零碎的,最小的一块布头有拇指般大小,弯弯曲曲的铁丝有的已经生锈。“这些都是家里淘汰的,没什么用处,是老陈教大家把这些废物变为宝的。”一位老人说。

  帮下岗女工改善生活

  “老陈”是谁?在众人的指点下,记者在人群中找到了一位脸上挂满笑容、头发有些花白、身材有些娇小的77岁陈世梅。老人家在专心致志地做一只绢花蜻蜓,正做到关键时刻,老人一边微笑着一边提醒记者先不要说话,等将蜻蜓的翅膀装好后老人才放下手中的活和记者交谈。“退休在家没什么事情,就自己琢磨着干点事,有时候看人家把好多漂亮的东西扔了,我就觉得怪可惜的,看到了我就要过来。”陈世梅告诉记者,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她做出了第一只绢花小金鱼,当时虽然做得不如现在精致漂亮,但让她高兴了好久。

  高兴之余,陈世梅想到何不把这项小手艺教给大家,既能打发时间,又能废物利用。抱着这个想法,在将手艺精心研究了几年后,2005年陈世梅向延安路街道办事处以及松江路社区的负责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很快便得到了积极回应。2005年起,她在松江路社区开办“民间手艺培训班”,将自己的手艺免费教授给社区居民。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内一位下岗中年妇女,家庭非常困难,跟陈世梅学习各种手工艺品制作后,现在还能获得一定的收入,对其家庭来说是不小的帮助。

  工艺品被送到海外

  从小蜻蜓、小金鱼到大熊猫、海龟,记者发现陈世梅制作的工艺品大都跟小朋友们喜爱的小动物有关,许多工艺品的形象也和常见的卡通形象类似。陈世梅表示,自己的许多创作灵感是从孙子辈以及一些小朋友那里得来的。“在退休之前,我没从事过文艺活动,我是从自行车厂退休的,干过流水线工人,也到保卫科和仓库工作过,跟我现在干的都没什么关系。”陈世梅说,以前做这些小工艺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哄家里和邻居的孩子开心,因此做的东西大都是孩子们喜欢的。

  如今随着越来越有名气,上门求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幸福的烦恼有时候让陈世梅有些招架不住。一些展览会请她到场展示作品,因为观众爱不释手,原本只用作展览的工艺品最终都会被她慷慨地赠送。“去年过年那段时间送出了300多件,年纪大了有时候做得手都有些疼,只要有要的我就送。”老人笑着说,大家的认可是对她最大的鼓励,她的好些作品不仅被本地的居民珍爱,有的还被寄往国外,被外国友人收藏。

  新闻链接

  啃过树皮知生活不易

  在对老人进行了一番了解后,记者发现“俭以养德”已经融入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对于节俭,老人有着自己的想法,“活到我这个年纪,经历的事情太多了,酸甜苦辣都尝过,对于节俭我的想法是现在生活确实好了,只要踏实努力我们大家都不会过得太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珍惜眼前的一点一滴很重要。”陈世梅告诉记者,她经历过求生、逃命、贫瘠和苦难。记者看到她的双手有几处骨节弯曲难以回直。“五六岁那年我住在老家潍坊,正赶上打仗,在敌人轰炸村子的时候一个炮弹过来,把我炸翻了。醒来之后发现手被炸伤了,不过好歹捡回了一条命。”说起曾经的苦难陈世梅总是笑着讲述。没东西吃的年代,她挖过野菜甚至啃过树皮,这让她倍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也让她眼里容不得任何铺张浪费行为。

  自己买钢琴给大伙用

  节衣缩食在外人看来对自己非常“抠门”的老太太,对社区公益却有着非常多的贡献。松江路社区牛清洁主任告诉记者,2007年陈世梅组织了一些社区居民成立了一支合唱团。合唱需要一架钢琴做伴奏,两千多元的钢琴从哪儿来?成员们都很头疼,有一天,合唱团的成员们照常来排练,忽然发现钢琴到位了,都乐得合不拢嘴。大家问陈世梅谁给买的,陈世梅说是街道办事处给买的。得知合唱团有了钢琴,街道办事处也问陈世梅钢琴的来历,她又说是一名成员家里的。瞒来瞒去最后大家了解了事情真相,原来这台钢琴是陈世梅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买的。街道办坚决要给陈世梅钱,可老人却说要是给钱就立马拉回家。后来在街道办负责人的软磨硬泡下,陈世梅才收下了原本就属于她的这笔钱。

  “陈大姐还是我们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管家,一分钱不拿,把中心里所有的打扫卫生的活都包了,这个人啊,你真是挑不出她一点不好。”75岁的居民王宝军对记者说。

  声音

  愿学就教一直到教不动

  说到未来的计划,陈世梅告诉记者,自己有两点想法,一是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自己想把这社区文化中心管家的活再干十年;二是如果有人想学手艺,她愿意把自己的这点小手艺教给更多的人。“只要人家愿意学,我就教,教到教不动了为止。”老人脸上依旧挂着微笑。

  记者从延安路街道办事处和松江路社区了解到,为社区公益事业默默奉献了20年,陈世梅老人获得了诸如“市级模范老人”“区优秀母亲”“区民情工作室优秀志愿者”“区先进银发城管队员”“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优秀志愿者”等许多荣誉称号,但在采访中老人却从未主动提起过。老人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家人都很支持她的志愿行为。全家三代11口人有7个党员,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择业时,经她动员,全部报名参了军。

  采访结束老人将记者送出很远,这时老人忽然想到自己还有些活没做完,于是便又迈着小步子返回社区居委会,身高只有一米五的小老太太腰杆挺得笔直。

  记者 王晓先

(责任编辑:姜丰华)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