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人文

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让广场舞身份不再尴尬

2014年07月24日10:18
来源:搜狐青岛 作者:傅 唯 杜翠辉 齐建丽

  作为我国城市化的特色产物,把广场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就目前因广场舞出现的问题,多个部门似乎都有责任,又似乎都管不好”,问题正出在是管“广场舞”还是管“扰民”上。人们对于广场舞的“谴责”,焦点是在于“扰民”,尤其是在小区内和靠近住户的空地或广场上“载歌载舞”,超分贝的音响和聚集的人群确实让一些住户不堪其扰。除此之外,人们对大妈大婶跳广场舞并不排斥,而且老年人能够从跳广场舞中获得快乐健康而感到欣慰,由此可见,对于广场舞管理,关键在于解决“扰民”这个难题。因此,首先要解决城市广场的建设和管理问题,加大和完善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于提高城市活动空间,活跃市民文化生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广场舞运行机制即广场舞规范性条例,其中对广场舞的音乐分贝、开放场地及活动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各街道、乡镇、社区与跳广场舞的市民自行约定,共同遵守相关条例,做到自己尽情跳舞的同时,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再次,可以从立法、司法、行政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地约束和治理,尤其要发挥基层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方面更容易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同。

  积极加强对广场舞的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开展好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品牌的推广。二是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正如一位舞蹈教练说过“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可以成为广场舞,但不等于所有都适合在广场上跳。”因此,应该鼓励以广大群文工作者为主导、督促积极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好文艺骨干,举办健身舞培训班,培训健身舞领舞人员,带动市民科学地学习各类健身舞。三是积极协调各部门,特别是体育部门,参与到广场健身舞活动中,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展。

  开展广场舞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健身娱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改革开放也给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利益格局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变化,满足各个社会群体的精神需求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广场舞让大众生活走进艺术,同时引领了大众热爱生活、幸福美好的精神风貌。

  第二,培养队伍,带动城乡文化小广场建设。广场舞是群众参与面最广、积极性最高、最接地气、需求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一。它有利于社区把基层居民自发、分散的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并通过团队组织运作、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众性社区文体活动形式形成团队。这就实现了文体团队的组织有序、运作规范。2014年山东省文化厅提出实施“城乡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开展广场舞无疑是实施“城乡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的重要一环,暨通过开展广场舞在村、镇建设一个文化小广场,培养一支文化活动队伍,配备一批文化娱乐设施设备,培育一批文化品牌项目,建立一套文化运行机制,带动整个城乡基层文化活动的繁荣开展。

  第三,凝聚人心,有利于和谐社区建设。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社区文化则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撑和有效载体。广场舞互动性强,社区居民可以以社区为依托,以开展广场舞运动为纽带,以其特有的健身娱乐功能为载体,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共同爱好的社会群体,有利于广大群众对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可使居民关系、大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善。

  第四,传递正能量,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广场舞在传播先进文化方面有着鲜明的优势。山东省首批广场舞培训将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等不同风格的广场舞进行推广,下一步将陆续推出《齐鲁风情》、《汉族民间》、《时尚广场》等适合大众不同需求的系列广场舞,确实是寓教于乐、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期待着,在群众文化舞台上,山东广场舞遍地开花,跳出精彩,传播美丽和幸福。

(责任编辑:王海英) 原标题: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让广场舞身份不再尴尬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