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人文

明霞洞元代时叫斗姆宫(组图)

2013年10月17日14:05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明霞洞
明霞洞
明霞洞
龙王殿前的玉液泉
明霞洞
明霞洞斗姆殿


  明霞洞现存主要建筑斗姆宫(明霞洞又名斗姆宫),建于元代,位于洞口右侧。因周围景色清幽,又少外来人干扰,是修行的好地方,丘处机、郝太古(郝大通)、孙不二、张三丰、孙玄清都在这里修炼过,其中以张三丰时间最长,孙玄清次之。

  张三丰亲笔题刻

  明霞洞的北方有两个天然洞穴,较大的称为玄真洞,小的是三丰洞。

  玄真洞位于明霞洞后玄武峰近巅处的峭壁上,洞口向南,洞呈椭圆形,高约2米,洞壁光洁,传说是孙玄清修真的地方。洞旁刻有“重建玄妙真吸将乌兔口中吞”12个字,第四、五两字,因山石脱落,已不可认,据《胶澳志》记载,为“妙真”两字,另有一说为“真洞”二字。这一行字笔力遒劲、古拙,传说是张三丰亲手所书。“乌、兔”即指日、月,“口中吞”是道家吐纳导引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即“采日(金乌)、月(玉兔)之精华,散而为风,聚而为形”。清末翰林庄陔兰诗曰:“陡绝玄真窟,盘崖一径行。下云鸡抱卵,出海蚌还珠。中有光明镜,常悬日月符。三丰留口诀,玉兔养金乌。”

  玄真洞左侧有一西向小洞,叫三丰洞,就是张三丰修行的地方。洞旁镌有明代登州武举周鲁题诗:“白云留住须忘归,名利萦人两俱非。莫笑山僧茅屋小,万山环翠雾中围。”洞内面积很小,只能容下一个人,里面还摆放着一个圆形的石墩,据说张三丰在这里修炼了10多年。也有一种说法称,当年张三丰参透世事,在玄武峰的北面和东面峭壁上均凿有一洞,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选择洞穴,以掌握内炼之事。

  明霞洞曾经僧道合住

  据《崂山与名人》一书介绍,斗姆宫始建于元初,初为砖木黑布瓦结构,占地仅数百平方米,拥有大殿两座。孙玄清受敕封之后主持扩建,改为硬山式建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并建成三清殿、观音殿及房舍共计30余间。清代末期,崂山下了一次大暴雨,山洪爆发,西侧的观音殿被塌下来的巨石砸毁,再未修复,但院内的黄杨、玉兰、木绣球等百年以上的古木均生机盎然。此后曾多次修葺,均沿袭原黑布瓦硬山式建筑风格。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修建时改“三清殿”为“玉皇殿”,屋顶及檐头部分使用黄琉璃瓦面,从规格上讲为崂山各道教庙宇之最。

  重修后的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两侧分别为托塔天王和太白金星,东西两边为四大天王,十分神气,甚是威武。自玉皇殿顺窄廊东去,有一袖珍殿堂,内奉东海龙王,龙王座下有一仙泉— 玉液泉,此泉常年水流不涸,清甜可口,夏凉爽宜人,冬温热十分。

  虽然元代初建时,斗姆宫即为道家庙观,但据史料记载,明代时曾一度为僧人所居,后一度为僧道合住,僧道交替住持。据张起岩《聚仙宫碑》记载,元代道士李志明始居于此。明、清两代,明霞洞为僧、道交替住持,明嘉靖十二年陈沂《鳌山记》中有“僧垂木阶下”和“左有佛宇僧庐”之句,可见此时为和尚住持庙宇。明代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又居此,明霞洞后其修真处名玄真洞。明庆隆年间,道士孙紫阳重修庙宇,并在洞外石壁上刻有孙紫阳道士修真记,始为道士住持。

  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明霞洞之殿堂、房舍逐渐败落。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曾拨款进行过维修。“文化大革命”中,神像被砸,道士被遣送农村,宗教活动被迫停止,房屋由青岛药材公司使用。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明霞洞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青岛市道教协会筹集资金对该庙进行修缮,历时9个月竣工,现有殿宇、房舍共30间,建筑面积344平方米。

  荷花池的传说

  自蒲松龄写了《香玉》和《劳山道士》两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崂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成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而崂山道士的传奇故事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曾有这么多道家真人修炼过的明霞洞,自然也少不了神奇的故事,青岛市道教协会的刘清章就曾在《崂山明霞洞和它的传说》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荷花池的故事:

  自玉皇殿背后顺曲屈蜿蜒的羊肠小径东行约120步,路穷处,看一山峰耸立直插天表,下视便见一潭,潭内荷叶片片,花儿朵朵。潭深半米,长有四米,宽约米余,潭畔有一石碑,上书“荷花池”。据传,道教八仙之一的何仙姑久闻崂山鸟鸣花丽,万谷皆春,便云游至此,她手捧泉水入口一尝,只觉泉水甘甜清冽,饮后神清气爽。走时,何仙姑从花篮里取出一朵荷花放于此处,以便纪念。谁知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此荷花自此活了下来,并一直繁衍至今,此潭更是年久不涸,且冬无冰结,热气升空,就是冬寒霜之日,仍有寒荷开放,堪称一绝。

  传说金山派祖师孙玄清真人看荷花艳丽,心想冬天气温下降,花儿却如此娇艳,此地必是风水宝地,定有灵气,于是每日皆至荷花池畔,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如醉如痴,不思茶炊。一日,小徒见师傅修行艰苦,便下山买来水饺,五体投地跪于师傅面前祈请恩师进食。孙真人忽一念顿生,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他想与己朝夕相伴的荷花也会品尝人间烟火,尤其观百丛之中一株别有其异,与众不同,只见玉霜冰雪之中,花色不减,傲视严冬。

  孙真人便把水饺放于花上,孰知须臾花儿更嫣,且热气腾腾,顷刻间水饺被荷花裹住而吞食。此后孙真人必命小徒端斋饭献于花前。此花在孙真人之培育下修成正果变成仙子,她为感激仙人而想以身相许。孙真人看花虽修成人形,色心不减,便找人替代自己而成全其思欲之事。

  后来孙真人得道仙去,明霞洞曾一度兴旺,山下人谋事无不去明霞洞求神护佑,以得前程坦荡事业锦绣。某年山下有一书生进京赶考,进入京城,在一店内刚要安歇,忽然身边立有一位长髯飘飘的老者。老者对书生说:“我知道你是前来赶考的,我与你同乡,来京数载不曾回家,想劳你捎一封书信,不知是否能如愿?”书生说:你我同乡,又同在乡外,这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拿来便是。”书生说着,只见老者从袖中拿出书信一封递给自己,书生看信封上没落任何字迹,刚要问稍往何处。老者说:“你知道崂山明霞洞有一处荷花池吧?”书生点点头。老者又说:“到荷花池就说石门开石门开,京城稍的书信来就可,且记且记。”说完,老者就不见了踪影。”书生感觉此事蹊跷,如在梦中。

  没多久,书生考试毕起程返乡,没进家门,便直奔明霞洞荷花池而去。书生在荷花池畔按老者所授秘语刚在口中念过,突然眼前豁然开朗,霞光万道,紫气腾腾,院内金玉铺地,一片豪华,书生看得目瞪口呆。没过多久,自门里蹒跚走出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妈妈,在她身后紧随一位漂亮少女。她们把书生引进舍内,舍内如桂花飘香,四周珠光宝器映目。书生递上书信后起身告辞,老妈妈从兜里掏出一块手帕,转身从盆里抓出一把豆芽包裹于内给了书生,要书生回家与家人同享。书生半推半就塞与衣袋。

  转眼间,亭台楼阁如梦幻泡景迅速不见,唯荷花池依然如故。书生甚感诧异,他觉得拿几个豆芽回家太过寒酸,便拿出手帕向荷花池里一抖,把豆芽尽抛于内,看那手帕洁净,书生不忍丢弃便带在身边。回家把此蹊跷事同老母细说一番,母亲让他拿出手帕细细端祥,只见上面有一粒金豆芽。书生反悔自己不该一时莽撞把金豆芽丢掉,母亲说:“金银财宝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贪恋财色。”后来,书生考中状元并封有官职,但他却辞去官职,携母亲隐遁山林。

  书生虽归隐山林,他所经历之事一传十,十传百,被一个南方人知道了,他精通风水,深知荷花池内藏有宝物,要想掘得此宝,需在冬日练就赤臂卧雪和赤脚穿冰之功法,在夏日练就头顶暴日坐怀不乱之心法,有此方能思谋成真。一日南方人选择良辰吉日到山上,每每沉静,脑中思想得宝之后富甲一方之荣耀,更想美女缠身之快事。如此一来,六欲难舍七情牵缠而不能得法。

  冬去春来,眨眼机遇将要错过,他想不如早一天得到早一天享受,免得夜长梦多被他人掘走。想到此,他用巨斧凿开山石,放走池内水源。当池水流尽,深露一洞,他顺洞入内,只见里面光芒四射,美女云集。他如醉如痴,忍不住近前一步,刚要靠近女子,只听一声巨雷,便人事不知。待恍惚醒来,珠光宝气尽皆不见,自己身失水中,有一道长将他捞起,把池边损坏之处堵住说:“贪恋女色功不深,欲多常伤精炁神;自己勤劳多行善,他人之物手莫伸。”南方人听后深感惭愧。自此,荷花池水浊而不清,冬日也少有寒荷开放。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黄默(感谢崂山风管局对本文的帮助)
(责任编辑:袁沛民) 原标题:明霞洞元代时叫斗姆宫传说这的荷花仙子能撒豆成金(组图)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