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青岛专栏 > 青岛专栏柳已青

柳已青:城市历史感的丧失

2013年07月04日14:44
来源:搜狐青岛 作者:柳已青

  历史感不单单指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色调,而是一个城市散发出来的历史气息,一种历久弥新的魅力和情调。当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几百年的文化沉淀却日渐衰微,在期待新兴的天地之时,不要弃置浓重的历史感才是。

  1957年,反右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时,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也正在被热火朝天地拆除着。梁思成曾为此流下沉痛的眼泪,他撰文说:“拆掉一座城楼,就像挖去我一块肉;拆掉一座城墙,就是剥掉我一层皮……50年后,你们会为此后悔的……”这一年,地安门城楼亦被拆除。

  在轰轰烈烈的除旧迎新的城市改造中,北京的城墙、城门、牌楼、寺庙、院落以及诸多名胜古迹大批消失。其实,这是中国大小城市的命运,很多城市的古城墙一夜消失了,失去的传统文化庇护的城市,混乱无序,茫然失措,找不到回家的路。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北京在重建消失多年的永定门之后,又要重建地安门,这似乎都是为了验证梁思成的预言。可是,且慢,乐观。梁思成所推崇的尊重城市的历史积淀,尊重城市历史风貌的规划理念,并没有在当代复活。重建地安门,以“中轴线”申遗的名义进行,在这个巨大的招牌之下,不知道又有多少四合院被拆除。

  这是首都北京城市历史记忆的丧失。无独有偶,建成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即墨古城,两千米的古城墙,在上世纪60年代疯狂的“破四旧”运动中,被彻底拆除。近来,传出消息,要以即墨古县衙为中心,全面恢复一个崭新的即墨古城,“使之成为即墨旅游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一大堆假古典建筑在重建的同时,又有一些真正的古建筑灰飞烟灭。2013年6月10日深夜,广州民国时期历史建筑金陵台和妙高台的大部分建筑被机器悄然铲平。看着报纸上挖掘机强悍地拆除历史建筑的照片,不由得慨叹,在中国大小城市之中,有多少这样的荒诞剧在上演。

  不由得审视我所居住的城市——青岛。走在青岛老城区的街道上,看着盛开的蔷薇从老院落的墙边伸出来,会感觉这是一座具有历史感的城市。

 

  历史感不单单指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色调,而是一个城市散发出来的历史气息,一种历久弥新的魅力和情调。历史感是天主教堂前碎石铺就道路上的古力(青岛方言,指检查井,德语Gully的汉语音译)盖,上面的德国文字依然清晰可见;历史感是基督教堂绿色的塔顶,每当教堂钟声响起的时候,心底会生发出细密的思绪;历史感是百年栈桥的风云,回澜阁笑傲胶州湾的潮涨潮落(尽管在今年5月底的暴风巨浪的冲击下,坍塌了四五十米);历史感还是小鱼山一带散落的名人故居,穿起来就像珍珠项链述说青岛往事……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里,历史感缺失是一种时代的悲哀。历史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格,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延续。看海天云卷云舒,思人间古往今来。钱穆曾说,不论生活在何种时代的人们,对历史,必怀一份敬意和温情。正是具有历史感,城市才不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走在八大关,老街上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街灯,仍然亮着。风雨沧桑之后的晴朗,人间几度兴衰的淡然,都会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在昏冥的夜色弥漫之时,啪的一声,照亮行人的道路。这样的历史之灯,守护城市的文化魂魄。

  宜居城市不仅仅有幸福感,还要又历史感。故乡为何值得人们的留恋,是因为它是人们心灵的后花园,漂泊灵魂的宁静港湾。一个城市也是如此,不仅要有历史风貌的街区和建筑,也有现代化的新型社区。城市的历史感,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年轮,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不是无家的孤儿,能找到一种归属感。

  突发猛进的城市建设,正处于十字路口。想一想梁思成,他就是一支不灭的城市之灯,给我们以慰藉和温暖,提醒我们不要熄灭对于历史和自然的尊重、建设文化家园的人性化城市的追求之火。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