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财经 > 财经理财

海信生死抉择:李德珍力主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2013年03月22日21:56
来源:搜狐青岛
原标题 [海信第一条彩电生产线的引进]

  “如果一念之差选择另一条彩电生产线,海信也许就完了……当年引进彩电生产线的选择是决定海信命运的紧要关头,如果这一步没有走对的话,海信也许已经像很多同伴一样不存在了。”

  1983年,电子工业部批准青岛电视机总厂为彩电生产厂,允许引进国外先进彩电生产线。 关于生产线的引进,当时的“海信”分成两大派别,一派支持香港康力,一派力挺日本松下。且“康力派”占据上风,因为价格便宜,只需要90万元就可引进全套技术和设备,而松下却需要500万美元。

  时任副厂长的李德珍顶住巨大压力,选择了日本松下。以李德珍为代表的“松下派”是把目光聚焦在了未来发展需要上,认为引进技术就要引进最好的。在当时的他们看来,我国的彩电生产技术本来就已经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果还引进二流技术,那在未来的竞争中势必永远处于落后被动地位,振兴民族工业也就无从谈起。相反,如果引进世界第一流的技术设备,通过消化吸收,争取尽量短的时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彩电生产水平,就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品牌抗衡,从而使自己处在有利地位。

  多年后,当时的彩电生产线引进小组成员之一后来身为海信集团副董事长的王希安心有余悸地说:“如果一念之差选择另一条彩电生产线,海信也许就完了……当年引进彩电生产线的选择是决定海信命运的紧要关头,如果这一步没有走对的话,海信也许已经像很多同伴一样不存在了。”

  引进先进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到了1985年4月,主要经济指标列山东省电子业、全国电视业第一位。之后的几年里,全国引进大小彩电生产线超过100条,中国彩电业高速升温,电视工业终成规模。而“海信”的松下生产线丝毫不逊于对手。1987年10月,青岛电视机厂成为山东省电子行业的首批省级先进企业;同月,一款彩色电视机被评为“部优产品”。

  如今回顾这段彩电生产线的引进历史,这似乎可以看作“技术立企”这一原则性战略具备奠基意义的事件。在此次事件中,李德珍厂长和她的支持者们超越当时“急功近利”的时代背景,以极具洞见力的眼光和极大的勇气选择了可以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一流技术。正是通过此次生产线的引进,奠定了海信“技术导向型”的发展战略。经过此次具备生死存亡意味的选择,技术为先的理念深深植入海信的发展战略。

  李德珍,1941年出生于肥城市潮泉镇百福图村。1965年从山东工业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电力学院从事微波通讯工作。1972年调青岛无线电二厂(青岛电视机厂、“海信”前身),从事科研开发设计,后任科长、副厂长、厂长。期间,主持开发设计的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多次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质量最高奖,主持建设的彩电生产线被评为优级线。在她的努力下,青岛电视机厂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国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500强企业,为“海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李德珍先后调任青岛电子仪表局局长、山东电子工业局局长,为山东电子行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从1988年起,任青岛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在外人看来,李德珍的人生之路可谓是一帆风顺,布满着荣誉的花环。“全国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女企业家”,这一项项的殊荣和她在科研开发设计方面的一项项重大成果,使许多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断地猜测着她的“背景”。然而谁能想到,她的家乡是肥城北部山区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老实巴脚的农民;更有谁能相信,她的童年是和饥饿与贫穷紧密相连的。

  1965年,满怀着对故乡人民、对祖国母亲的挚爱与感激,李德珍走出山东工业大学的校门,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滚滚洪流中。1972年,她随军调入青岛无线电二厂工作。第一次跨进厂门,眼前的一切让她一时难以承受。

  “记忆犹新的是去报到的时候,我扭头就走,为什么呢?因为这厂子太穷、太小。人拉肩扛,最好的交通工具是个地排子车,发不出工资,没几个人。后来我不甘心,就到青岛电子仪表局找到干部科常科长,常科长说,德珍同志,你是学无线电的本科生,无线电二厂虽然小,但它眼巴巴地需要技术人员。你的档案早就来了,厂里每个星期都来催,就是盼着你早上班。因为我们这代人吧,党养育了我们,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大学毕业填志愿时就写着:国家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所以,没挑选的余地。我就二话没说,高高兴兴地去了。”

  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激,故乡赋予的山石般坚强的秉性,青年知识分子的良知,促使李德珍毫不犹豫地作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然而,正是这个选择和之后李德珍为之付出的努力,铸就了海信今日的辉煌。

  1972年初夏的一天,李德珍正式走进了青岛无线电二厂破旧的厂门。在同事们关注的目光下,她拿一个盛工具的木箱当凳子,趴在一位老师傅的三抽桌一角,开始了自己的设计生涯。落后的面貌,艰辛的条件,没有让她消沉,反而给了她创造的勇气和奔跑的动力。

  “我在设计桌上一趴就是十年。那些年吧,没有节假日,也没有星期天。为了企业能有过硬的产品,不分昼夜地干。那时候没有荣誉,不评先进,也没有奖金这一说。就是凭着对祖国、对人民一份朴素的感情,就是要作贡献。再加上当时我争着一口气,一定要让中国的民族工业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不能老落后,就是不能服输,就想着争气。那时只要是评比,我们山东的电子总是‘剃光头',评不上等次。我就想一定要拿出自己过硬的产品来,为山东争光,为青岛争光,为中国的民族工业争光,也为家乡父老争光,所以,那么夜以继日地拼命干。第二届全国评比,我主持设计的产品获了国家的二等奖,在全国的名次排在第八名。当时在作为海信前身的无线电二厂,这是打了个翻身仗,在山东也是破天荒的。”

  从一名普通而出色的设计人员到设计科长、副厂长、厂长,小平同志倡导的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时代潮流把李德珍一步步推向事业的一个又一个高峰。青岛电视机厂也靠她主持设计的过硬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逐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山东电子行业的顶梁柱。李德珍认为,是改革开放成就了今日的“海信”。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