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青岛专栏 > 青岛专栏于向阳

青岛名家专栏于向阳:青岛历史上的日本街

2013年03月20日15:43
来源:搜狐青岛 作者:于向阳
原标题 [青岛名家专栏于向阳:青岛历史上的日本街]

  1915年,日本与旧中国都是公娼制,临清路开始建妓院,分两大类,一类为表演为主的“艺妓”,一类为单纯妓女。1944年统计,日本在青岛公开登记的娼妓有艺妓252人,妓女239人,一等妓院4家,二等妓院55家,其中在临清路上有38家,清平路上有5家,茌平路上有4家,都与临清路相邻。

  临清路还有48家日本饭店,第一类叫“料理”,临清路上有新高、川柳、茅二喜久亭、相模屋、东明、久乃家、朝日馆、七福、第二松福、吉田屋、翠目、安高楼、青岛馆、尾张屋、常盘楼、登茂荣、众来馆、福茶、东洋馆等。其中有妓女陪酒的叫“料理待合”。第二类,日文中叫“食堂”,属于饭铺,不供应炒菜,主要是卖饭,日本人以大米为主食,一般供应米饭及汤类,也供应“便当”(弁当),相当于今天的“盒饭”(它的“盒”是用火柴盒一样的木片做成,一次性使用),也是在米饭上加不同的菜。。

  聊城路旁边的市场三路也是地道的日本街,原来在明清两代,在聊城路、市场三路一带有一个小渔村,名为“孟家沟”。德国侵占青岛后,于1901年6月将孟家沟之居民迁走,房屋拆除,拟规划为市区,并在山坡的平坦处修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沙土路,

  在山坡下开始挖土烧窑,所以,我们都把市场三路一带叫“大窑沟”,1916年烧窑结束后才开始修马路,盖房屋。市场三路上的建筑的设计都是三层的楼房,紧邻的沧口路上却都是二层的楼房,两条路靠两条长长的石阶相连,面临市场楼的一处石阶路还是建在楼房里面。对面的市场楼当时名字为“劝业场”,也叫公立市场,建造与1917年末,日本人叫它“青岛市场”,也叫劝业市场。

  1945年以前,市场三路的商店大部分是日本人开的,有东京庵荞麦面店;以卖清酒为主的酒馆叫“饮食店”,这条街上有多福、田舍家两家;另外西餐店有明星,咖啡店有大和,茶座有映画庄,“映画庄”这个茶座,是电气馆的附属店。电气馆是日本人在青岛开的第一家电影院,是日本人三浦林三以开设电气馆这个电影院起家,又开了青岛映画剧场(青岛影剧院)、东洋剧场(胜利电影院)。除映画庄茶座外,还开有若草餐厅、三浦美术社、三浦电器商店及妓院,他是日本在青岛艺妓组合的会长、日本居留民团委员,还是黑龙会会长。

  解放后,电气馆曾叫“友协”、“东风”影剧院,演过话剧《阿Q正传》,现在的著名女导演潘霞即是从这里开始艺术生涯的。

  堂邑路与市场三路转角处的堂邑路邮局,是典型的日本式建筑。曾为日本邮便局。一层为邮政营业大厅,二、三层为办公用房。建筑的主入口设在转角位置,立面采取中轴线式设计手法。墙面为花岗石与米黄色水泥墙体相结合方式,以粗鲜菇石筑底部。建筑主体系平顶,呈“集仿式”风格。建于1917年,现已拆除改建。

  位于聊城路东侧的吴淞路和东端的德平路也属于日本人居住一条街,有两处大型日本会社的宿舍楼,日文称“寮”,所以近德平路一端的吴淞路上开了几家日本料理店,其中有菊乃屋、金城、牧野、丘上等。另有斋藤理发店、三河写真馆等,还有一处青岛有名的花店叫红绿园,在吴淞路6号,经营盆花、鲜花,有人不买花,也来这里赏花。这里还有一座咖啡店叫“青岛小姐”、其旁为嘉房书店,经营日文书为主,也有中文书,这一带是知识层常来的地方。

  木村组是日本一家土木建筑企业;兴源商行经营皮革;东洋印刷所、信记洋行等都在吴淞路下坡一带

  抗战胜利后,日本人大批撤离青岛,这里的房屋被当时的统治者安排别用。如:《青岛晚报》《民言晚报》在上海路。《青报》办有《青报晚刊》在聊城路。《青岛晚报》则是只有晚报。《民言晚报》是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所办,拥有滚筒印刷机。

  陵县路与聊城路相衔接,如同一条街。早在1914年底,聊城路两侧就成为日本人居住区,也是典型的日本街。

  在陵县路,到处都有日本企业:如:东映烟厂、富信公司、长谷川运输公司、泉商会、蛭子组的商事部和运输店以及沼田小儿科医院等等。陵县路北段、馆陶路路口,是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经营青岛至日本、青岛至东南亚的航线,其邮船之一“西京丸”载重2845吨,是客货两用轮,定期航行于青岛、大阪之间。

  多少年过去了,这些条曾经辉煌的街道和过去的楼房大部分已经被拆迁改造,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但是,这个区域在特殊年代的特殊遭遇和这一段屈辱的历史却深深地刻印在青岛老一代人们的心中,并载入青岛百年建制的历史!

[上一页] [1] [2]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