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要闻

张新起:发挥青岛海洋科研优势 建创新型城市

2013年03月14日11:05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 [张新起:发挥青岛海洋科研优势 建创新型城市]

  昨日(13日),在北京出席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就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如何发挥青岛海洋科研优势、集聚创业创新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问题接受本报采访。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青岛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张新起:党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温总理在这次报告

  中强调,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李克强副总理在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快信息等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形成创新驱动的内力,在高起点上做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这些都为我市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当前,青岛正处于率先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战略部署,我们正着力抓好两件大事:一是在水平维度上实施全域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在纵向维度上实施创新驱动,增强青岛发展的内生动力,支撑青岛全域实现可持续、高水平发展。

  最近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并出台了相关意见,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任务作出部署。总的考虑,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点抓好孵化器、软件产业园区、人才公寓三个“千万平方米”平台建设和“百万人才集聚行动”计划,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力争到201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2.6%,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率先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行列。

  记者:青岛海洋科研力量雄厚,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引领蓝色经济率先发展?

  张新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李克强副总理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统筹陆海发展,提高海洋科技、海洋产业的水平和层次,使蓝色经济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在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青岛被赋予核心区龙头城市的地位,必须发挥优势,找准定位,有所作为。其中,很重要的是发挥海洋科技资源比较集中的优势,在海洋科技创新上发挥好龙头作用,加快实现蓝色跨越。一是抓好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在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建设已全面启动,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和基础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其中在建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计划开工项目总投资220多亿元,海洋研发资源正在加快聚集,目标是将蓝色硅谷打造成国内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高地。在西海岸经济新区,前湾港和董家口港全面建成后吞吐能力将超过7亿吨,再加上5个国家级园区、5个省级园区,将加快导入高端要素资源,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打造创新开放的现代化国际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正在编制规划,将以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等产业创新为重点,打造科技人文生态新城。二是推进重点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已拥有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国家创新型企业。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学大院大所,到2016年,集聚海洋高端研发机构50家。三是实施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重点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先导性、关键性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

  记者:您上面谈到了三大平台建设,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张新起:这三大平台就是三个“千万平方米”工程,也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一是千万平方米孵化器建设。以蓝色、高端、新兴为导向,实行多元化投资,加快孵化器建设步伐。去年已开工251万平方米,到2016年,全市各类孵化器面积将突破1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累计达到10000家,毕业企业1000家。二是加快千万平方米软件产业园区建设。到2016年,集聚软件企业1000家以上,打造国内一流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三是加快千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去年人才公寓开工120万平方米,2016年将超过千万平方米。

  记者:青岛如何集聚创业创新人才,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张新起:人才是创新之本、财富之源。实现创新转型,关键在于人才。我们正在发挥青岛自然环境优越、对人才吸引力较强的优势,积极实施“英才211计划”,大力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依靠精英荟萃、人才聚集,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去年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0万人。今后每年力争引进千名博士、万名硕士、十万名本科生和十个千人计划创新团队,争取用10年时间,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2000名高端创业创新人才、1万名紧缺急需的重点人才、100万名本科以上支撑人才,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集聚高地。重点解决好高端人才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记者: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方面,青岛有什么举措?

  张新起:科技成果只有走出“深闺”,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产业化规模偏小。比如,我们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优势国内领先,但真正形成优势的产品和产业并不多。这方面,需要下大功夫加以突破,尽快改变研发和产业“一长一短”的状况。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地结合,需要政府与企业联起手来,共同做好这篇文章。首先,政府要强化科技导向,围绕产业和企业的技术需求,组织实施科技计划,实行精准化扶持。市财政每年安排重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第二,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建设。正在加快建设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市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让科技资源、技术成果更好地进入市场,形成产业。第三,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积极探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途径,扩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规模,鼓励设立各类“天使基金”,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

  记者: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青岛在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

  张新起:研发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动机。近年来,我市一批企业通过建设研发中心,增加研发投入,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全市已拥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451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科技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引导各类企业建设研发中心、组建研发团队,开展特色研发服务,争取到2016年,实现企业研发中心对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全覆盖。同时,着力提升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水平。通过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记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构建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青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有哪些打算?

  张新起: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也是释放科技创新能量的最大动力。下一步,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着眼构建“大科技”发展格局,围绕培育重大先导产业,市财政设立自主创新重大专项,支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面向社会开放各类科技资源。二是改革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围绕全市主导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创新科研立项机制,对贡献突出的科技成果、创新团队给予重奖。三是深化科研单位改革。加快有条件的科研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转制,鼓励科研院所走向市场,扩大院所的自主权。四是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综合运用奖励补助、贷款贴息、政策性担保等方式,最大限度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创新。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