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青岛专栏 > 青岛专栏李明

青岛名家专栏李明:从精英独白到大众娱乐节日

2013年02月21日13:47
作者:李明
原标题 [青岛名家专栏李明:从精英独白到大众娱乐节日]

  一个民族的历史长久了,很多东西就都成了学问,比方说端午。流行的说法是,这个生命力极顽强的节日,开始于东汉末年南方民众对一位“上下求索”的悲剧诗人的自发纪念。于是,战国时代具有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双重身份的屈原,就成了这个知识分子的图腾故事的精神开端。

 

  但是,曾经在1930年的国立青岛大学有过短暂教学活动的闻一多,却似乎不怎么相信这个民间故事,在《端午考》中,后来也成为了悲剧诗人的这位新一代知识分子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祭祀图腾的活动日。吴越的这个图腾,就是龙。于是,我们看到了闻一多解读的知识分子精神谱系中的一幕鲜活景象: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的盛大的图腾祭中,我们的先人们将用树叶包裹的各种食物竞相扔入水里,并划着龙形的独木舟,在被戏剧化了的急鼓声中竞渡。在这时候,这是一出精彩的精神戏剧,这戏剧的主角,其实正是作为历史的注释和解剖者出现的知识分子自己。再后来,传奇成为背景,精神化的图腾祭祀在普通的民众中间一步步向世俗化演变,便逐渐成就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传统。

  到此,一个虚拟的精神图腾和两个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在经过了民间的千年积累之后,将一段寓意着敬畏的南方传奇重新组合,还原为普通民众的世俗节日。从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腾到大众娱乐节日,这是一幕人间喜剧,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只有知识分子的独白,图腾只能是仪式,是贵族化的精神洗礼,是一个人的戏剧;而当有了民众的自发的大规模参与的时候,仪式才会成为时尚,成为和普通人的生活发生着紧密关系的节日。

  然而,屈原和闻一多的端午故事,在早年的青岛,却还有另外的版本。清代《即墨县志》载:端五食角黍、泛雄黄酒饮之,门悬蒲艾,人簪艾叶,儿女系五色比于臂,以辟邪。在这里,知识分子们创造的精神图腾,已经逃逸的没有了一点踪迹,世俗节日的真正主题,只剩下了北方民众对生命和自然的原始敬畏。

  于是,我们看见,一个个普通人在一个个普通的五月五日的早晨,成为了端午这一幕民间戏剧的主角。我们相信,在用雄黄酒渲染了的“采露洗脸”故事的历史过客中间,就有我们祖辈的身影。于是,我们也就无可选择地成为了这幕戏剧的继承人。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