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经济新区要打造一个“新青岛”,而建设的主阵地就定在黄岛和胶南两地。说起两地的历史,两地还颇有渊源,分分合合了好几次。而最后之所以确定要成立黄岛区,还跟胜利油田有关系。为了销售胜利油田多采出的石油 ,国务院决定在黄岛建原有储存库和码头,正是依托于此 ,黄岛一步步发展起来了。而胶南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重地,原属昌潍专区(今潍坊市),划归青岛后又被划出了18年,因为历史的原因 ,其实胶南城市建设大发展只是近十年的事。
因胜利油田,油库边建起城区
说起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对于很多青岛的市民来说,较起真来的话,还真不知道究竟该怎么称呼它,是黄岛还是开发区?叫着都行可都不能全部囊括。“这个地方先有的黄岛区,后来又建了开发区,再后来合并了,现在两个称呼还都存在着。”山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同时也是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的徐伦成编了大半辈子史志,因为自己参与编撰史志获奖,他被黄岛区政府邀请去参与了《黄岛区志》的编撰工作,他跟记者介绍说,最先建设的黄岛区其实最开始是靠着“胜利油田”发展起来的。
怎么还跟油田扯上关系了呢?徐伦成解释说,时间回到1973年,当时石油资源不像现在这么紧缺,胜利油田打出来的油都用不了,当时国务院就决定西起胜利油田孤岛,东至昌潍地区胶南县的黄岛,铺设原油输油管线一条。并在黄岛建设末站原油储存库一处和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原油输出码头一座。“国务院6月份正式决定,这可是国家重点项目。为了确保能完成好,原昌潍地区革命委员会组建了昌潍地区黄岛建港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政治处、工程处、物资处和财务处,负责全部土地征用、民工组织、工程施工等建港事宜。”
徐伦成介绍说,该数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于1976年6月相继建成投产使用。而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建设黄岛,原昌潍地区革命委员会报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原属胶南县的辛安、薛家岛、黄岛3处人民公社划出,组建昌潍地区黄岛革命委员会,当时为县级建置。同时,中共昌潍地区委员会亦建立中共昌潍地区黄岛工作委员会,为中共昌潍地区委员会的县级派出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和领导黄岛地区的港口城市建设。“当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黄岛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型港口城市,将胜利油田的油通过港口输送出去。”
说起为什么会称为“黄岛”?徐伦成介绍说,黄岛之所以得名,一是因为位于黄庵山之北,一是因为四面环海,土层薄而含卤高,土石皆呈黄色,以颜色命名,以别于东岸之青岛。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区级建置,驻地在黄岛,故正式命名为黄岛区。
开发区成立之初只有15平方公里
随着港口的建设,黄岛从原先的小渔村慢慢开始了城镇化进程,而真正发展是1984年以后。当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1984年5月4日批转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之后,决定进一步开放包括青岛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这些城市放宽政策,扩大地方权限,并允许其中的某些城市可以划定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兴办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增强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活力。“就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1985年3月28日,我很清楚地记得这一天,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奠基。”徐伦成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博文,博文中写着: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在胶州湾西海岸黄岛区与胶南县(现为胶南市)之间的区域。具体位置为:准备新建的胶县至古镇铁路线以东,烟崮墩以西,前湾港以南,唐岛湾以北。最初的规划建设面积只有十五平方公里。1989年1月5日,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原黄岛区车家岭、西于家河、东于家河、张宝湾、官厅、焦家庄、孙家沟、红卫、壕南头、壕北头、壕洼、丁家河12个村、胶南县灵山卫镇武家庄1个村划归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直接管辖。
20年前就提出建“新青岛”
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建设一个新青岛,而这个规划,徐伦成说,其实在上世纪 80年代末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远景规划”。根据他当时编撰《黄岛区志》所记载的内容,80年代末,青岛市政府制定了《建设黄岛新经济开发区的远景规划》,规划提出,为疏散密集的青岛工业,实现工业区西移,发展以黄岛区为龙头,以环胶州湾为龙身的工业带,把黄岛新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新兴产业发达的现代化国际性新城区。“新城区的建设要分三步走,到2025年在胶州湾西岸全面建成于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新青岛。”徐伦成说,1993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黄岛区合并,虽然在合并的过程中还出现过一些“小摩擦”,但是整个区域的快速发展是从合并以后,现在的大型企业也都是从那时候迅速发展起来的。
而黄岛最后一次变动是2003年,最后一块“版图”纳入进来。徐伦成说,2003年11月19日,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青岛市黄岛区与胶南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将胶南市红石崖镇整建制划归黄岛区管辖。全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形成6个街道办事处,203个社区居委会。
胶南划归青岛又被划出
胶南市史志办陈平业科长跟记者介绍说,胶南的历史非常久远,胶南县境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部落定居生息。然而建置兴废无常,或分而他属,或合而自立,几经变迁。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齐邑、越都之置;秦代设琅琊郡、县之治;汉承秦制,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晋省琅琊,境域分属今诸城、胶州旧置;隋复置琅琊县;唐再裁之,境地仍归胶州、诸城。废置千余年。
到1943年境内始建人民政权。是年11月,抗日民主政权诸胶边办事处成立,属滨海专署第一行署。“后来撤诸胶边办事处,设藏马县和诸胶边县,又合并为诸胶县,再后来诸胶县并入胶县,直到1946年9月,划胶县洋河以南9个区和青岛办事处的薛家岛区建立胶南县。”陈平业说,1956年3月藏马县并入胶南县,当年的胶州专区撤销,而胶南县属昌潍专区,也就是现在的潍坊。对于当时为什么命名胶南?这个没有明确的历史说法,但是多认为是地处胶州以南,故名胶南。
原先属于昌潍专区的胶南县在1958年10月的时候改属青岛市,可不到3年的时间,1961年4月份的时候复属昌潍专区,直到1979年1月才再度划归青岛市。为什么归属青岛以后,又被划到昌潍专区18年呢?对于这个问题,陈平业说,具体原因并不清楚,按照最初的区划就归属昌潍专区管辖,当时主要是根据人民政权范围划分的,可能也是为港口城市的发展留足空间。
陈平业说,1991年1月,胶南撤县设市,正式改名胶南市。而2002年,胶南市共有16个镇 、5个区、2个街道办事处、1008个村(居)民委员会。
胶南大发展只是近十年的事
现在的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是从老胶南县划分出去的。陈平业说,与黄岛的划分也是分分合合几次。据史志资料记载,1972年11月胶南县撤黄岛并入辛安人民公社。不过,1975年8月,重新恢复了黄岛人民公社。1976年7月,由大场、张戈庄划出31个村,新建塔山人民公社;由王台、宝山划出41个村,新建薛家庄人民公社,由六汪划出30个村庄,新建柏乡人民公社。10月,胶南县划出黄岛、薛家岛、辛安3处公社,建立黄岛工委,胶南仍辖24处人民公社。
胶南地处沿海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虽有过繁荣富庶,但更多的是灾难困苦 。不仅在历代王朝的更替中饱受战乱之苦,在抗日战争时期,胶南地区为滨海、胶东两大抗日战略区的接合部,也是山东分局与胶东区之间输送干部、转运武器经费、传递情报的枢纽。“不仅饱受战争之苦,胶南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众多曲折的过程。”陈平业说,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发展较快。但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大跃进”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经济遭受严重挫折 。第三、四个五年计划时期,正值“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工农业生产遭受破坏,但由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坚决抵制,胶南经济在全国动乱的缝隙中仍获得一定发展。
“真正开始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并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县、乡镇工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胶南经济开始持续发展。”陈平业说,2001年底,胶南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2.2亿元,但真正城市化进程加快是近十年的事,作为青岛市西海岸的卫星城市,胶南正向着建设生态旅游海滨城市的目标迈进。
记者 尚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