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财经 > 财经理财

金志国临危受命意外卸任 一位青岛啤酒英雄谢幕

2013年03月22日13:24
来源:投资者报
原标题 [金志国:英雄谢幕]

  汉斯一战成名

  企业灵魂人物的突然隐退,必将引发投资者对企业短期股价和长期业绩的担忧。同样在近期去职董事长职位的吴长江,当天就导致了雷士照明股价20%的重挫。

  当然,青岛啤酒和雷士照明不同,金志国和吴长江也大为不同。金志国作为青啤的“灵魂人物”,自2001年就任总裁,到2008年当选董事长,掌舵青啤十余年间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和整合,提升了青啤的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堪称功臣。

  相比吴长江的诸多负面传言,金志国除了近期与陈发树的内幕交易嫌疑外,也并无任何“问题”。业界关于其的评价大多很正面。

  “金志国做管理很稳的,他的前任留下的‘烂摊子’全给收拾好了,要不是他,青啤再继续大规模扩张的话,可能都会被外资并购。”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快消品行业分析师刘长华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金志国出身低微,却能执掌这么一个大企业,确实不容易。”

  金志国在《一杯沧海》的自序中,第一段就说道:“经历了小时候的贫困生活和中学时代的‘文革’,我总是比同龄人成熟。家里独子的身份给我打上了‘责任重于泰山’的印记。‘责任’打造着我的性格、作风、喜好和追求。”

  他说:“责任感与争强好胜的性格使我遍尝酸甜苦辣,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从一个普通高中生逐渐成长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大公司的总裁。这一路走来,我心中有无限感慨。”

  “金董事长是突然跳跃着当上总部总经理的。”曾给金志国开过车的一位青啤老司机说道。他在青啤工作了30年,见证了几代青啤领导的更替。

  资深酒行业媒体人王惟强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讲述了那段金志国临危受命的历史。在金志国任职青岛啤酒西安汉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斯啤酒)总经理时期,王正好在长期跟踪报道西北酒行业,对汉斯了解较多。

  “要不是汉斯啤酒的这个机遇,金志国可能都不会这么快被重用。”王惟强说,在汉斯的5年,金志国把汉斯从5万千升的销量做到20万千升,从严重亏损2000多万做到年盈利7000多万,“业绩太突出了,因此2001年彭作义突然去世时金才会还没做过副职就直接跳级做正职总经理”。

  金志国曾经说过:“我是青啤的干部中从来没有做过副职的人。”他说这可能缘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不断超越自己,这是我的性格和责任感所致,二是我在关键时刻都能遇到独具慧眼的领导,能够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超级提拔重用。除此之外,这大概也是与我敢想、敢说、敢于去发挥影响的性格有关吧。”

  西安汉斯,是金志国企业生涯中不得不提的段落。虽然在金志国三十多年的青啤生涯中,在汉斯的五年时间并不算长,但这无疑已记入青啤和汉斯的历史。即使在金志国离去多年,汉斯啤酒厂的老职工们依然记得当年这位“空降”过来的总经理。

  7月的西安,炎热异常。傍晚时节,在西安大街小巷的饭馆里,每个饭桌上几乎都有啤酒,细心观察品牌,会发现喝的几乎全是“汉斯”品牌的啤酒,或“汉斯干啤”,或“汉斯小木屋”果啤,当然也有汉斯啤酒厂生产的青岛啤酒主品牌。

  “青啤汉斯几乎已垄断了整个西安啤酒市场。”王惟强说,多年前,兰州黄河啤酒和宝鸡啤酒曾非常强势,但后来被青啤汉斯竞争下去了,“金志国在这其中功不可没”。

  金志国在《一杯沧海》中讲述了再造汉斯的这段历史,颇为精彩。

  在汉斯啤酒厂家属区,一位退休多年的汉斯老职工李女士很热心地给《投资者报》记者介绍了青啤收购汉斯前后的故事。

  据李女士回忆,大约在1994年前后,经销商为了在夏季获得更多利润,把冬天进货的大量汉斯啤酒囤积至夏天卖,结果导致超过保质期后汉斯啤酒变质无法售出,给汉斯啤酒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汉斯啤酒厂为此免费回收了经销商的变质啤酒,倒入下水道。本来就经营不善的汉斯遭遇此劫后正式垮下,于是开始寻找买家。

  1995年12月,青啤正式控股了一蹶不振的西安汉斯。金志国称“这是青啤在实施扩张战略之前提早拉开的序幕”。

  在第一任总经理被派去却没有多少起色后,1996年金志国作为青啤收购汉斯后的第二任总经理被派到西安。

  扭亏为盈的魔术

  在汉斯上任第一天,金志国来到办公室,他从当天的报表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字:1000。“我以为是1000箱,仔细一看后面的单位,我大吃一惊——1000瓶!”金志国后来回忆说,也就是所,这个上千人的企业,每人每天平均只生产1瓶酒,而且这是发生在青啤投入8000多万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之后。

  年产2.4万千升,亏损2400万元,日销售额仅9300元,而每日要支付的银行利息则高达5万元。这是当时摆在金志国面前的“烂摊子”。

  没有市场运营经验的金志国当时两眼一抹黑。但他知道,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市场。在市场上,金志国了解到西安市民当时编了一个顺口溜:汉斯苦、黄河淡、宝鸡啤酒爱沉淀。金志国从中得到启发——就做既不苦不淡也不沉淀的酒,不就受到市场欢迎了吗?

  后来,金志国得出一个道理——搞市场营销的人如果不贴着地皮跑,不贴着市场跑,而是坐在办公室里,这个企业是不会成功的。

  随后,金志国在青啤西安公司制定了“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营销战略思想。1996,公司下属的销售公司顺势成立,组建了一批非常精干的销售队伍后,金志国开始寻找营销领头人。

  在翻阅了西安公司中层干部档案后,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名为刘晓波的人身上——此人曾是西安公司的销售老总,后来抱病在家休息。金在调查了解后感觉此人是一个“挺神奇的人物”。

  在第一次给刘晓波电话邀请即遭到直接拒绝后,金志国第二次把刘晓波约到办公室促膝长谈,但刘还是不愿出山,称此前被机制伤害过,也对青啤收购汉斯后的效果感到失望。

  天性执着的金志国此后“三顾茅庐”,终于打动刘晓波。两人由此默契合作,销售系统的改革得以大刀阔斧开展,并逐步夺回了汉斯的市场。

  在西安的五年,金志国通过“拦截终端”,适时推出“金汉斯”、“汉斯2000”、“西北狼”并巧妙营销,进行“债务重组”等多种创新手段使汉斯重获新生,从地方性品牌发展为区域性品牌。

  而期间,债务重组是金志国非常“聪明”的一步棋。金志国刚到西安时,发现汉斯已基本上处于休克状态。公司总资产3亿元,欠债却达到1.5亿元,当时银行的贷款利息是百分之十几。这1.5亿元的欠债就意味着每天太阳一出来,不管你做不做事,就要给银行上交5万元,一年就是1800多万元。再加上经营性的成本,公司当年的亏损达2400万元。

  金志国认为,如果不找到解决办法,企业负债率将以每年13%的速度上升,这是靠生产经营根本无法解决的先天性疾病。

  他无意中在一本书上看到南美洲解决经济危机的一项措施叫“债务重组”,于是立即开始研究汉斯能不能也搞债务重组。在金志国的各方努力下,当时的国家体改委终于确定了西安、宁波等四城市为“债务重组”的试点。

  西安公司当时做了债务重组方案:银行保全本金,放弃利息,青啤西安公司分五年计划把银行本金还清。银行认为这个方案很有积极性,因为一旦企业倒闭,债权也就死掉了,银行将本息无收。

  这个看似“取巧”的做法让汉斯终于止住了流血,甩掉历史包袱,开始轻装上阵。

  金志国后来回忆说:“我之所以能在到任后的第二年就把汉斯运作成功,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们实施的债务重组,公司的利润大部分是由于债务重组后财务费用大幅降低而形成的。”

  1996年-2001年,西安汉斯一直以100%的速度递增,效益也从严重亏损至盈利近亿元。汉斯品牌此后也成为青岛啤酒“1+3”品牌战略中3个第二品牌之一。

  金志国后来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当时公司把我放到西安去,某种程度上是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拿去做实验,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而只是把西安公司死马当成活马医。”

  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同时坦言:“也就是说,既然我比较能折腾,那就让我去一个分公司折腾吧。这反倒给了我一个可以施展拳脚的宽松的机会。”

  44岁临危受命

  “机会”很快就来了。

  2001年7月,时任青岛啤酒总经理彭作义在游泳时突发心脏病去世。而其离世之前,从未指定接班人。

  相比此次金志国离职后,大股东很快提名,董事会很快选举孙明波担任董事长,聘任黄克兴担任总裁。那次彭作义猝然去世后,青岛啤酒的接班人选拔程序可谓破费周折,整整进行了一个月。

  在由时任董事长李桂荣暂时暂行总经理职责后,原来一直低调“主内”的李桂荣不得不走到台前,在稳定了各方情绪后,他和市领导一起研究接班人的标准。他紧急召回了所有的事业部负责人和在青岛的中层干部,开始酝酿新的人选。在此后的二十多天里,青啤内部对新总经理的人选展开了讨论。

  在大家判断困难时,李桂荣说:“我们先放开那些‘四化’、廉政、业绩方面的标准,就看青啤现在最需要什么。”最后他们得出了关于新人选标准的答案:当时,青啤需要懂市场的创新型领导。

  组织部门和董事会在整个青啤公司进行了“你心目中的未来掌舵人应该是谁”大规模民意调查,以及中高管理层的无记名投票中,金志国的得票率超过了70%。

  在得知这一结果时,不论是金志国本人,还是外界众人,都极感意外。因时任总经理助理、北方事业部总经理的金志国那时不过是一名中层管理者,和他级别相仿以及在他之上的管理者有11人之多。

  2001年8月29日,彭作义去世整整一个月后,青岛啤酒董事会宣布,经控股股东提名,董事会选举通过,由金志国出任青啤公司总经理(后称为总裁)。

  时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张维迎在为金志国的《一杯沧海》作序时曾表示:“从私人的角度讲,彭作义的英年早逝是个悲剧,但从领导者的角度看则是个完美的句号,而金志国现在的关键就是破局——如何打开句号继续前进。”

  外界普遍认为,金志国得以跳级提拔为总经理,与李桂荣的知人善任有关,是李桂荣这个“伯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相中了金志国这匹有些争议的“千里马”。

  在近日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青岛啤酒董事会秘书、股权管理总部部长张瑞祥告诉记者,李桂荣是在1996年青岛啤酒面临上市后的第一次重大转折点时被市里派至青岛啤酒的,此前他曾在市计委(即现在的发改委)任职。

  相比此后金志国、孙明波等几任董事长皆是“内部培养”,李桂荣属于“空降”型领导。

  张维迎曾阐述过企业继任人应该是内部产生还是外派问题。他说,如果一个企业处于健康发展期,那么一个好的继承人一定要保持公司战略的连续性、基本管理风格的一致性和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因此需要从公司内部选择;但是如果企业遇到危机,经营状况不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全新的领导者,最好从外部产生,并且与前任风格完全不同。

  青岛啤酒在发展的不同时期,采用了两种继任者选拔方式,确是理性之举。

  在金志国的书籍及各处讲话中,不难看出其对自己的“老班长”李桂荣有种特殊的感情。在《一杯沧海》的最后一个章节《董事长与总裁》中,金志国讲述了一个后来感动了不少人的故事。

  2007年,在给李桂荣庆68岁生日当天,金志国站在李桂荣面前朗诵了一首他写在生日贺卡上的诗:“……说实话在我的影子里你一定很冷,阳光几乎都被我挡住。但你一直满足于让我发光,把所有的荣耀都给了我,你是我背后最坚强的支柱,不图名利,只用笑容掩去一切痛苦……没有你,我什么都不是……”

  前述酒行业资深媒体人王惟强说,李桂荣的包容,使个性强烈的金志国在那个时期得以自由发挥,很快成长。

  媒体间流传这么一段故事。

  在2001年竞逐总经理时,金志国颇具争议的个性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最后还是李桂荣董事长拍板定调,力排非议,给他做了一个很有利的评价:“在候选人中,金志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有才,有干劲,是创新性干部。有人说他傲,反对用他。我就说,今天的青啤,就得用这样的人。再说,他的傲是有实力的自信,他是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有时领导的观点和他不一致,他在服从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不是固执己见。”

  金志国也曾说过自己是爽快的人,心里憋着话就会坐立不安。彭作义任总经理时期,看到当时公司快速扩张的态势,作为下属的金志国曾找彭作义“谈了两次”。在彭作义去世前的最后一个公司内部半年会议上,金志国提醒彭作义:“不择目标地进行高速全面收购,这样会连死鱼臭鱼都吃掉,我们有这样的胃口和消化能力吗?”他冥冥中感受到了青啤所面临的战略性风险,但又苦于一时找不到应对风险的方法来说服彭作义。

  在一次采访中,金志国回答记者“有无信心超过前任”的提问时,曾有这么一句话:“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我应该超过彭总。”如此高调的作风,在国企企业家中并不多见。

  相比青啤历史上众多领导者,金志国这位国企负责人的高调还表现在著书立说方面。如近几年与其相关的传记和语录即有《一杯沧海》、《金志国管理日志》。

  2008年6月,在李桂荣退休,金志国继任董事长一职,孙明波任总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