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青岛专栏 > 青岛专栏臧杰

青岛名家专栏臧杰:青岛木刻的一些片断

2013年03月01日11:25
来源:搜狐青岛 作者:臧杰
原标题 [青岛名家专栏臧杰:青岛木刻的一些片断]

  王绍络为展览撰写了《我们的话——全省木刻前奏曲》,李劼夫撰写了《现阶段木刻运动之使命》,李劼夫的发言还批评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信徒们,说他们是“为帝国主义者点缀美景给布尔乔亚们帮助荒淫的粉刷匠了”。

  可以看出,其时,木刻与左翼社会思潮的发展确实是合而为一的,它当时表现出的排他性,也正是其先锋性的极端表现。

  这个展览会,使得现代木刻在1940年代的青岛有了更多的普及。同样毕业于上海美专的郭梦家则在这一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参加过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的他,在1930年代末期就刊行过个人木刻作品集。后来以油画和壁画名世的王文彬,一直以木刻《路》作为他艺术创作历程的起点,他曾说:我从小跟吕品、郭梦家学水彩、木刻。1943年,王文彬在市立中学《星火》文艺社时期的好友纪福和要离开青岛,王文彬送的纪念物正是这幅木刻。

  1947年前后,自重庆国立艺专雕塑系毕业的李轲民也回到了青岛,在黎明中学担任美术教师的他也成了木刻的传播者。

  而1950年代初期,石可的“青岛之路”则为青岛的木刻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活力。“文联创作组”的建立,为木刻“先进性”传播有所助力。这一时期,除了石可本人的《人民的新时代》外,陈辅的14幅套色木刻组画《艺徒血泪仇》也颇具影响。1960年5月,青岛市文联编印了《青岛木刻选》,收录木刻30多幅,成为文革暴风雨前的一份小总结。

  但显然,1949年后,青岛木刻的先锋性已渐衰微。当艺术被现实过多左右的时候,艺术原初的力量,必将收缩。

[上一页] [1] [2]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