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青岛专栏 > 青岛专栏臧杰

青岛名家专栏臧杰:青岛木刻的一些片断

2013年03月01日11:25
来源:搜狐青岛 作者:臧杰
原标题 [青岛名家专栏臧杰:青岛木刻的一些片断]

  以木刻为主体的左翼艺术,因为对革命性本身的强调,使得它在主流美术史里被过度诠释。

  这些过度诠释的结果,也令木刻本身的形式美学和艺术美学被淡漠。

  “形式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素来是扣在油画头上的破帽子,戴着先进性帽子的木刻,却也因为帽子的光彩,而被忽视了本身。

  脱离了形式和美学的正面探索,使相当数量的木刻家失去了锐度。1949后的木刻尽管兴盛依然,但在柔和与曼妙中,变得没有了性格和脾气。沦为“刻划”的木刻也渐渐失去了其先锋性。

 

  2013年1月,青岛当代艺术文献中心策划的“左右——石可早期木刻文献展”,既是发掘、整理、展示青岛艺术文献的常规动作,也是擦拭1940年代木刻先锋性的一次尝试。

  我们企图在清点青岛艺术“家底”的同时,来思索青岛艺术家个体的艺术道路和命运,与时代背景、社会思潮以及政治之间的关系。

  青岛现代木刻的发展,较早的鼓吹者是《民报》的副刊编辑刘芳松(西蒙)。刘1930年在上海参加了左联,是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1931年加入中共,后调任左翼美联的党团书记。1934年,刘出任青岛《民报》副刊编辑,除编辑副刊《花絮》外,另编有一个周刊叫《每周文艺》。在深厚的左翼情怀催化下,刘很自然地成为木刻的推介者,木刻作品也就常常在《民报》上呈现。

  刘之后的推动者是王绍络和李劼夫,王绍络1934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是MK木刻研究会的发起者之一,是山东左联的发起人。1936年7月24日至27日,王与李曾在兰山路小学礼堂组织“山东省木刻展览会”。展览会还在27日举行过座谈会,据25日《青岛时报》披露,座谈会讨论的问题有:木刻史;木刻刻制方法;木刻版画勃兴的原因;工具介绍等等。

[1] [2] [下一页]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