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之中觅旧影——周馥家族在青岛的踪迹

  让时光倒退一百年,看一看周馥家族在青岛的踪迹,重温光阴的故事……

  安徽东至周馥家族,至晚清开始,诞生了诸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产生深远影响的家族成员。周馥家族根深叶茂,人才辈出,绵延一百多年,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个名声显赫的大家族,既有封疆大吏,也有实业巨子;有薪火相传的大学教授,也有文脉相续的收藏大家。在历史的舞台,停留着周氏家族的身影。

周馥像
周馥像

  1902年,周馥以山东巡抚的身份,第一次踏上胶澳的地界,就注定了周氏家族与青岛的关系源远流长。周家数代人在文化与实业双重交响中,谱写就了一曲以青岛为主要场景的家族史。

  事实上,周氏家族在山东、在青岛留下了诸多文化踪迹。探寻中国近代史山东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绕不开周氏家族的深远影响。

  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周馥登上历史舞台,从他协助李鸿章兴办洋务开始,被称为“后期洋务运动实际上的操盘手”。1902年4月,他接替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履新后多方抵制德国的经济渗透,同时对德治青岛颇感好奇,遂主动提出前往一看究竟。

  德国占领青岛,山东巡抚和德国总督无任何来往。山东巡抚周馥开始了破冰之旅,1902年岁末访问青岛,“是为山东巡抚出巡胶澳之始”(《胶澳志》)。在汇泉湾畔的胶澳总督临时官邸(瑞典木屋)之中,周馥向胶澳总督特鲁泊阐明了维护中国居民尊严和华商利益的要求。不久之后,特鲁泊还到济南府做了回访。辛亥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颠覆了大清王朝。1912年,周馥举家迁到青岛居住。十年之前,他初次来青岛,没有料到青岛会成为他躲避风浪、安度晚年之所。这一次来青岛,他和诸多逊清遗老诗酒唱和与,与劳乃宣、卫礼贤等人过从甚密。

  周馥以特有的胸襟和眼光,走出访问胶澳这一步。而在1901年10月,周馥的四子周学熙出任山东大学堂首任总办,当周学熙的身影出现在济南泺源书院,就意味着他在山东大学校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周学熙开山东的大学教育的先河,按照当时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方针,大力整肃校风,订立办学章程。这位在后人眼中的首任山东大学校长,在当时被袁世凯称为“当代奇才”。值得一提的是,周学熙的五弟周学渊于1906年出任山东大学的第六任校长。虽然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同胞兄弟先后担任一所大学的校长,成就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民国初肇,周学熙于1912年和1915年为陆征祥内阁和1915年徐世昌内阁财政部长。清末民初乱世之中,周学熙进退自如,在政治家、企业家、金融家、大收藏家(收藏古籍与金石)各种身份之间,变换身份。

  周学熙为青岛留下一个民族工业的金字招牌——华新纱厂。1914年即买下德人所办德华缫丝厂,准备开办华新企业在全国的第二家纱厂。在日本企业包围中的青岛华新纱厂,经历诸多抗争,于五四运动排山倒海一般爆发的1919年,开始出纱。周氏家族创办的华新纱厂,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了民族企业的传奇。青岛的纺织工业的发展史上,也刻下了周学熙、周志俊、周叔弢的名字。

  周叔弢、周志俊、周叔迦都是周家第三代人,打造民族工业品牌与收藏延续文化命脉比翼双飞,他们在青岛,留下诸多踪迹。

  周叔弢的实业之路堪称经典,在青岛华新纱厂开办之初,出任专务董事,实际掌管工厂。在青岛,周叔弢受叔父周学熙的影响,开始古籍的收藏,走的是绛云楼、海源阁那条路,搜罗善本书籍。周叔弢被誉为民族文化的保护者。从1952年到1972 年,他先后4次将几十年收藏的宋、元、明抄本、清代善本及其它中外珍贵图书计3.6 万余册和历史文物1200 余件全部献给国家。

周馥宅 

  周志俊长期担任青岛华新纱厂总经理,1950年,他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一架,后曾任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和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周叔迦是一代佛学大家,在张中行看来,“周先生却相当怪,公子王孙,偏偏不声色狗马,而走入佛学”。 青岛的湛山寺留下了周叔迦空灵寂灭的身影。他和叶恭绰提议在青岛创建一所佛教丛林。这一动议得到了时任市长胡若愚及继任市长沈鸿烈等人的支持,选址湛山东南麓。1934年,湛山寺开建,从无到有,有周叔迦的贡献。他还担任了青岛佛学会副会长,会址设在鱼山上的湛山精舍。

  周一良是周叔弢的长子,出生在青岛。1913年1月的青岛,周馥大家族四世同堂,出生在这样的官宦和书香世家,为周一良读史阅世、治学问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一良在其自传《毕竟是书生》中,记录了他刚出生时在青岛的时光片段。“母亲突然去世后,父亲对婴儿毫无经验,不知所措。他的朋友德国人卫礼贤牧师见义勇为,把我带到他家里去,由他夫人用牛奶喂养一年以后才送回我家……”

  周一良后来他成为一代史学名家。直到晚年,他在耄耋之年回望他的来时路,对青岛这个城市仍然有很诚挚的感情。

  周氏家族成员从官宦、工商转向文化学术领域,或文教,或科技,或国内,或海外,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学术家族。周馥家族学术人才之众,所涉领域之广,足以兴办一所一流大学。周馥家族四代人在青岛留下故居等踪迹,周氏家族的传奇,最后落到文化上面。

  寻觅周家的光影,很自然地想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样一句话。巨大的家国变迁之中,总有一些旧影,令我们怦然心动。

2013年08月28日 推荐

柳已青

媒体人,专栏作家。致力民国人物研究,著《西南联大生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