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人文

青岛警备区司令刘安祺(组图)

2013年10月15日10:36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馆陶路22号青岛警备区司令部旧址
馆陶路22号青岛警备区司令部旧址
刘安祺
刘安祺


  蒋介石身边有很多能人,像我们之前报道过的李弥、孙立人等,但有一位极为特殊,蒋介石称他为“寿如吾弟”,蒋经国称他为“寿如我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让蒋家父子如此青睐?他叫刘安祺,字寿如,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这个从山东峄县走出去的普通男孩,历经战火考验,一步步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他还当过青岛警备区司令呢。

  刘安祺从小爱吃亏

  谈及刘安祺的名字,台湾中华齐鲁文经协会秘书长于春珩脱口而出:“他真是个大好人,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他都一样对待你。”这种老好人的形象,跟他从小爱吃亏的性格有关。

  1903年,刘安祺出生在峄县的义和庄,字寿如,乳名开秦。在那个只有7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有着300亩田地的刘家是大户,后因匪盗横行,他们不得不搬到了附近的韩庄镇。为补贴家用,刘安祺的父亲刘宜德开了一家杂货店,专卖针头线脑之类的小东西,之后生意做大,取名德泰恒。

  刘安祺7岁进入私塾,读《千字文》、《论语》、《孟子》等,12岁时又到韩庄镇高等小学继续学习。提起孩童时代,他在《刘安祺先生访问记录》(以下简称《记录》)中说:“小时候很喜欢看小说、听书,但因家教甚严挨了不少骂。”

  小时候的刘安祺并不像后来战场上那么勇敢果断,甚至在村里人眼里“老实得有点窝囊”。这是作家李近仁在《刘安祺将军生平》中对他的评价。李近仁在书中这样说:“在韩庄和刘安祺同班的同学很多,每当他们谈起童年时代和刘安祺撕闹取乐的情景,都觉得好笑和不解,刘安祺小时那么老实、窝囊,怎么会率领千军万马,叱咤风云,成了上将军呢?”这其中还讲了刘安祺的几件小事。

  刘安祺喜欢发呆,别的小孩在玩,他只在旁边呆呆地看着。老实的为人让比他年纪小的孩子也敢欺负他,每到这时他既不恼火也不还手。有一次放学回家,七八个小孩在后面追他,他只能使劲往前跑,正好碰见老师,老师批评他:“开秦,你这么个大个子,还惹小孩?”刘安祺委屈地解释:“我没惹他们,是他们欺负人。”七八个小孩这才嘻嘻哈哈地散开了。

  有人可能认为刘安祺很傻,但并不是这样的,他只是听从父亲的教导“学吃亏”。要先学会吃亏再学会做人,做人要自求多福,不叫人可怜,别处处让人帮助。这三个字伴随刘安祺一生,他自己也在《记录》中说:“当时家里中堂有人写了一个"学吃亏"的匾……”

  刘宜德是个本分人,这么严格的教育方式,无非是想让刘安祺将来能接下自己的生意,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生意人。如果刘安祺没有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没有参加上街游行,或许会实现父亲这个心愿。偏偏16岁的刘安祺已经有颗抗日爱国心,当他把老太爷买的日本草帽烧掉时,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便开始了。

  考黄埔军校考官是陈果夫

  1920年,17岁的刘安祺结了婚又考上私立山阴中学,刘家双喜临门,只是军阀混战学校受到影响,还没毕业的刘安祺只能被迫暂时回到家中。这种情况最高兴的莫过于刘宜德,德泰恒的生意越做越好,正需要儿子回来帮他管账。只是穿着工作服、站在柜台前的刘安祺心思根本不在这里,不仅做了很多糊涂账,还跟客商起了争执。《刘安祺将军生平》一书中说:“那时韩庄经常是军队过往,军队都使用军用票,军队一走就倒号,成了废纸。刘安祺因站柜台不要军用票,被当兵的辱骂之后还挨了几记耳光,差点惹了大祸。他好心为一位客商砸了一次店保,结果被人坑了,赔了两部缝纫机的款,可把刘宜德疼坏了。”

  郁闷的刘安祺想起了历史老师孙树成,孙树成是老同盟会员,也是刘安祺颇为敬佩的人。孙树成曾劝他投笔从戎,去考黄埔军校,受其影响,1924年冬,刘安祺约了几个同学去考黄埔,说是去上海考大学,考不上就回来。《记录》中说:“以勤奋好学,以孙树成先生激赏,受三民主义思想及革命救国理论熏沐,乃奠定投笔从戎志节。时国父委蒋公介石创办陆军官校于黄埔。”

  这个决定让刘宜德接受不了,他怎么都想不通一直听话的儿子怎么会有这种思想,本以为结婚成家能留住儿子,现在看来根本没什么作用。刘安祺不管怎么跟父亲沟通,都无法征得父亲的同意。眼看着报名的时间快到了,他不得不央求母亲程氏。最后,还是母亲偷偷给了他40块大洋送他离开。

  那次招生,主考官是陈果夫,刘安祺通过了初试,又在全国370位考生中脱颖而出,最终以73名的成绩被黄埔军校录取,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第一次东征,没有丝毫战争经验的他只充当了“挑夫”的角色,负责运送弹药。之后他进入突击队,做为先锋冲在前头,那场战争让不少同学丧命,刘安祺也身中两枪,幸好都打在了雨衣上,侥幸逃过一劫。短短一年中,历经了两次东征和数次战役,到毕业典礼时同学已经少了一多半。那天,北方人粗狂的身躯让刘安祺获得了一次机会。“毕业典礼时,校长(蒋介石)亲自点名,那时我晒得比现在还黑,因为是北方人,身体比别人高大,人也长得粗犷,所以校长特别把我叫出来,问我是哪儿人。当场一共挑了十四、五个同学,准备派我们去当署连长(代理连长)。”

  胡宗南“三顾茅庐”

  真正的军事生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从见习排长到排长,再从机关枪连连长到步兵连连长,刘安祺在这其中经受了很多。他太年轻,得忍受老兵对他的嘲讽;为了给士兵示范动作,他挑灯夜战做准备;后来到步兵连练兵,他又得天天练习打枪。就在这个过程中,年纪轻轻的刘安祺成长起来了。

  1926年北伐,时为连长的刘安祺浴血奋战。有一次追击敌人,一天走了100多里路,走得脚都流血。刘安祺将这段经历写进了《记录》中:“那时我们都穿草鞋,一个月发一双布袜子,长途行军,袜子顶多穿一两个礼拜,所以大家都赤脚。”在北伐战争中,刘安祺随北伐军浴血奋战,攻福建,下杭州,跨湖州,越上海,到镇江,一面打一面追击敌人,一直打到淮阴。

  驱云在《功过上将军是非刘安祺》一文中写道:1927年9月的龙潭之役,刘安祺任敢死队长,带着敢死队冲锋陷阵,屡建奇功,一举歼灭孙传芳的精锐,受到蒋介石的赞誉,被提拔为警卫团二营营长,蒋介石到哪里都会带着他。自此,刘安祺声名鹊起。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任团长的刘安祺奉命驰援十九路军,驻守在江湾,靠近吴淞炮台,是日寇飞机炮火最密集的地方。那场战争打得异常惨烈,最后连火夫和通讯兵都用上了,连参谋和随员都战死了。多次与日寇展开白刃战,打得血肉横飞,死伤不计其数,树上都挂着死人肉。在湖沼之地中想找隐蔽都不容易,不得已只能扒开坟墓当掩护,水没及腰身,从那之后,刘安祺患了风湿性腰痛。谈及这场战役,刘安祺说:“我们阻挡了日本人的野心,把我们抗日的士气提高了,也把我们一口气争回来了。”

  有勇有谋、顽强拼搏的刘安祺成为令人钦佩的将领,就连蒋介石最宠爱的高级将领胡宗南也曾“三顾茅庐”,请他到西安任职。1939年,到了西安后不久,日军侵犯,潼关吃紧,刘安祺率78师坚守潼关,对阵五个月后,日军被击败撤退。当时,78师属第一战区,朱德是第一战区的副长官,据说因78师对日作战英勇,朱德经常请刘安祺到家里吃饭。

  提到与胡宗南的感情,刘安祺曾经说:“胡宗南先生对我有三顾之恩,私人情感可以说很深厚。胡先生过世的时候,从他咽气一直到下棺材,整个过程都是我安排的,墓地的气象很好,所以胡先生的子孙都很好。”

  父亲去世蒋介石送花圈

  就在刘安祺与敌人浴血奋战时,他的父亲刘宜德每天在老家院子里烧香磕头,求老天保佑儿子平安无事。直到中原大战结束,刘安祺凯旋归来,把父母兄弟一起接到了南京。住着宽敞的住宅,有那么多人伺候,还有卫兵为他们站岗放哨,可刘宜德的心就是踏实不下来。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儿子又要出去打仗。

  据说,有一次蒋介石举行阅兵,刘安祺一身戎装出门,刘宜德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看那里站着一排排士兵,他的儿子正骑着大马过来,刘宜德以为儿子又要上战场,竟然冲破警戒线扑了过去,拉住刘安祺的马缰绳说:“开秦我儿,咱不干这玩意儿,太危险了!咱家做着生意,饿不着你……”刘安祺感念父亲对他的保护,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仍然坚守在战场上。刘宜德看劝不住儿子,整天愁眉苦脸,在南京住了半年便去世了,韩庄人说,刘宜德是生怕他儿子打仗吓死的。

  1931年,刘安祺带一个营的士兵护送父亲灵柩回老家韩庄,小小的韩庄被轰动了。李近仁介绍说:“德泰恒院里高搭灵棚,开门七天受吊,喇叭鼓乐、旗牌幡伞,大摆筵席、招待宾朋。一街两巷摆满了花圈、帐子。正中第一个花圈是蒋中正敬挽,第二个是何应钦送,依次师、团,各界送的花圈,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小时候的刘安祺最抵触拜年磕头,如今身为团长的他,在父亲出殡当天见人就下跪磕头。殡后刘安祺留住韩庄数日,向左邻右舍乡亲一一告别,挨家挨户拜访致谢。

  父亲的丧事刘安祺办得轰轰烈烈,也算是弥补了生前对他的愧疚。其中,有两件事一直被人称赞:一是出老殡不收礼,光待客。理由是他常年不在家,收了礼怕之后还不上。还有一件事是,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来吊丧就一律待客,7天内不限餐数。那他跟青岛有什么关系呢?请您继续往下看。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责任编辑:袁沛民) 原标题:蒋介石称刘安祺为“寿如吾弟”1948年让他当青岛警备区司令(组图)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