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评论

王吉的后代中当过宰相的有90多人

2013年08月27日10:57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王导画像
王导画像
王骏画像
王骏画像


  古人说“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影响巨大的王氏家族也没有摆脱这种命运。在儿子王骏 、孙子王崇后,王氏家族暂时沉寂下来,王吉的一支后裔迁到琅琊郡驻地(今山东临沂)成为琅琊王氏。等到两百年之后 ,东晋时期,这支后裔将王氏家族发展到顶峰。

  王吉后代人才辈出,“卧冰求鲤”的孝子王祥 、被东晋皇帝封为仲父的宰相王导、大书法家王羲之,还有我们前期报道过的青岛最早的音乐家王邦直……

  王吉之子王骏,妻子去世不续娶

  王吉崇信儒学,是位真正的儒士,儿子王骏从小耳濡目染,继承了父亲的所有优点,通过举孝廉进入官场。因父亲响亮的名声,王骏得到了朝廷很多大臣的推荐,比如当时的左曹陈咸说:“王骏同他的父亲一样有德才,经学精通,德行好,应当使其显贵来激励一般的人。”还有西汉经学家匡衡也是其中一位举荐者,称赞他有独立谈判应酬的才能。

  有了这些朝廷重臣的举荐,王骏一进入朝廷就坐上了谏大夫的宝座,达到他父亲当年的官位。但他并没有因此对这些举荐者格外包庇,一旦发现对方有什么过错,还是会义无反顾进言。比如匡衡后来成为丞相后,王骏就敢反过来奏免他,这种不畏权势的性格和他父亲如出一辙。

  王骏在朝廷的表现可圈可点,很快得到汉成帝赏识,要调任他当赵王内史,王骏答应了,但走到半路上却又回来了。根据《王吉传》中的介绍,王吉因昌邑王的事情受牵连,幸亏自己没有与那些讨好昌邑王的人同流合污,屡次上疏才躲过一劫。这件事之后,他便告诫子孙,以后绝对不能当王国的官吏。王骏谨记父亲叮嘱但又不能抗旨不尊,于是才想出了这么一招,走到半路上称病回了家。

  又过了几年,汉成帝想重点提拔他,让他去做京兆尹,先考验考验他的能力。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之一,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当时京城有这么一句话:“前有赵、张,后有三王。”说的是,这几位京兆尹都非常有才能,他们分别是: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和王骏。如果说京兆尹只是王骏被提拔的一个跳板的话,计划却在这里出现了意外。当时一位叫薛宣的人代替他当了少府,刚干了一个月,恰好御史大夫空缺,有人便给汉成帝上书推荐他干得很好,功绩卓著,被提升为御史大夫,后来又成为丞相。而王骏这时才坐上御史大夫宝座,位列三公。没几年,王骏就去世了,人们替他觉得惋惜,明明一身本领,最终却不能封侯。

  关于王骏,还有件事不得不说。他的妻子很早就因病去世了,别人都劝他再娶一个,在当时的年代,别说续娶,寻常官员有三妻四妾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王骏却带着儿子过了单亲生活。

  王吉之孙王崇,刚正不阿被毒死

  在王家严厉的家风下,缺少母爱的王崇并没有变成“问题孩子”。当初依靠王吉的名声,王骏举孝廉进入官场,这次王崇也因爷爷和父亲的关系,顺利当上郎官,在治理政事方面颇有才能。《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青岛文化通览》一书中说:“王崇从小潜心研习经学,后出任州刺史、郡守等要职,"治有能名"。”

  只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王崇的仕途受了点影响。大臣刘放得罪汉哀帝入狱,刘放的姥姥家与王崇是亲家,王崇便替他说了几句话,没想到惹怒了皇上,下诏责备王崇说:“朕原本以为你出生名家,你的祖父、父亲和你都有一定的好名声。可是,朕在位以来,没有听到你认真讨论国事,反而欺骗朕,想以此来救你的亲家,真是大逆不道。你这种目无法纪的行为,让百官同僚看了都羞愧。”一顿批评后,直接将王崇降为大司农,后来又调任卫尉左将军。

  汉平帝即位后,王崇成为大司空,封为扶平侯。之后王莽篡位,王崇不想与他同流合污,便以身体为由,辞职回家。一年后,他被身边的侍女毒害身亡。

  从王吉到王崇,祖孙三代以才服人、以德服人,《即墨县志》副主编孙鹏说:“他们祖孙三代都祀于即墨乡贤祠,王吉和王骏还进了即墨九贤祠。”《汉书》中也记载,王吉祖孙三代在朝为官都极为清廉,辞职回到故乡也是粗茶淡饭,让人们叹服。但他们也有奢侈的一面,民间有一句俗话“王阳能作黄金”,意思是,他们都很喜欢车马衣服,用自己的俸禄打扮得很漂亮,当搬家时,也只带走一些衣物,没有金银之物。 王吉三代被葬在早就选好的墓地中,王氏的辉煌也随着他们的去世暂时沉寂下来。后来,王吉后裔转迁至琅琊郡驻地(今山东临沂),发展成中国第一望族—琅琊王氏,这一支后裔将在两百年之后,再创家族辉煌。

  王导辅佐成立东晋达到家族顶峰

  公元276年,历史的年轮走在西晋时期。这一年,王氏家族添了位成员,名叫王导,少年时代的他就很有胆识,人们称赞他“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西晋末,他任东海王司马越参军、琅琊王司马睿司马。

  这是个天下大乱的年代,西晋濒临灭亡,司马睿身在洛阳却无权无势,王导做出了个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决定,扶持琅琊王司马睿。对于这个选择,王导只看到一点:琅琊王是英明之王。于是,他步步为营,为琅琊王争取军政大权,又拥戴他到江东,将那里列为建立新政权的根据地。当时王导的兄弟王敦的影响力比琅琊王更大,为了能让更多人知道琅琊王,争取当地人的支持,他借用兄弟威名,在一些重要节日,拥琅琊王出游,琅琊王乘轿子在前面走,他和兄弟几人则骑马在后面跟随,人们一看,原来琅琊王才是王氏兄弟拥戴的新领袖,纷纷前来拜见。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的消息传来,琅琊王立刻在江东宣布建立新政权,史称东晋,琅琊王成为晋王。为了感谢王导,封他为宰相,甚至在登基之日提出“命导升御床共坐”。琅琊王对王导的感谢还不止于此,他经常说“卿,整形之萧何也”、“幸丞相王导府,拜导妻曹氏”或“号为仲父”等等。想必历朝历代的所有宰相都没有享受过这么多至高无上的荣耀。

  对于这些,王导当之无愧。历史对他也给与了充分肯定,说他在两晋之际多事之秋,拥立东晋依抵抗外辱,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延续。此后,王导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王与马,共天下”是对当时的真实写照,王导将王氏家族的辉煌发展到巅峰。这个人、这件事、这个朝代,让琅琊王氏成为天下第一望族,也成为天下王姓的千古佳话。

  汉唐时期,琅琊王氏中究竟有多少人担任宰相?山东省情网将他们的名字全部整理出来后发现,共有92人,以东晋南朝最为集中。“公侯世及,宰辅相因”是这个家族的最大特色。难怪南朝人沈约评价琅琊王氏时说:“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如王氏之盛者也。”

  孝子、书法家王氏家族人才辈出

  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著功绩,琅琊王氏的子孙们在其他方面也都各领风骚,比如“卧冰求鲤”的孝子王祥、书圣王羲之……数不胜数。孙鹏说:“城阳的小庄社区有王吉的后人,青岛最早的音乐家王邦直就在那里。”王邦直的事情我们前期已经报道,接下来我们就说说王祥、王羲之这爷孙俩的事吧。

  王祥是东汉的一名官员,只做到太尉、太保,但他的影响力绝不亚于王导。他以孝著称,是二十四孝之一,他“卧冰求鲤”的经典故事被人久久相传。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世说新语》一书中说得最详细:

  王祥自小生母早逝,父亲又找了个姓朱的后母,不仅让他白天黑夜地干活,还在他父亲面前挑拨离间,让父亲渐渐远离他。扫牛粪、遭辱骂,比起这些,更让王祥无助的是后母一次次的刁难。寒冷刺骨的冬天,后母却嚷着要吃鱼,让他去河里抓鱼,河水被冻得严严实实,王祥义无反顾地脱下衣服,凿开冰刚要下去抓鱼,没想到两条鲤鱼竟然从冰冷的河水中跳了出来。后母又提出要吃烤黄雀,王祥刚出门就看见数十只黄雀飞了进来,一次次化险为夷。

  看着哥哥从小受尽母亲虐待,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几次求情,实在拦不下来就跟着哥哥一起受罚,即便王祥的妻子受到虐待,王览的妻子也甘愿一起,这份兄弟情成为王祥内心最温暖的地方。即使如此,在父母生病时,王祥仍然会守护在床前,当后母去世,王祥为其守丧痛苦不已,面容憔悴只能靠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被他的这份孝心所感动。在这种教导下,王氏家族的后代才能个个才能兼备,王览的曾孙王羲之便是其中一位。王羲之从小喜欢书法,每当别人说他的字写得不好时,他不但不会怪罪,还会虚心请教,这一点是王氏家族的优良传统。16岁那年,他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从此步入政坛。当过秘书郎,做过宁远将军,之后又成为右军将军。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隐居。在政界上的这些经历并不辉煌,但他写的一手好字却在那个朝代口口相传。最经典的莫过于公元353年,与朋友饮酒赋诗时 ,即兴写的那首《兰亭集序》,28行,324字,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厉害,世人合称为“二王”。

  王氏家族的名人太多,想一一介绍完是完全不可能的。作家贾云峰在《雨中寻访中国第一望族祖墓》一文中做了总结:家族中担任宰相以及同级别的高官有186人;位高权重、睡在皇帝枕边的家族皇后有36人;成为怀拥金枝玉叶的皇室驸马有35人。这些数字让人惊叹。

  这个家族以儒学起家,以孝悌播远,他们掌握着国家的发展动脉,只要稍加用力就会成为坐拥天下的王者,但他们一次都没有。即使王氏家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普通人,人们也不会忘却它曾经的辉煌,这是任何家族、任何姓氏都无法超越的高度。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感谢即墨市温泉镇西皋虞村对本文的大力支持,感谢孙鹏先生对本文的帮助。)

  作者:宫岩感谢即墨市温泉镇西皋虞
(责任编辑:袁沛民) 原标题:王吉的后代中当过宰相的有90多人(组图)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