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要闻

大鳄抢食致青岛蓝莓暴跌 之前按克称如今论斤卖

2013年08月05日15:43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黄岛宝山镇前沟村的主干道边,到处可见有关蓝莓采摘或销售的广告和引路牌。
黄岛宝山镇前沟村的主干道边,到处可见有关蓝莓采摘或销售的广告和引路牌。

7月底,联想控股农业品牌
7月底,联想控股农业品牌"佳沃"蓝莓在郑州上市 ,此前联想豪掷数亿元在青岛建蓝莓产业基地。CFP供图。


  被称为贵族水果的蓝莓价格越来越亲民,在市面上20块钱就能买到一斤,但是,在岛城的蓝莓主产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却面临着销售难的问题。这是蓝莓种植面积连年增加和产量快速增长的结果。与此同时,大量工商资本近年仍在涉入蓝莓产业与散户“竞争”,以联想佳沃为首的10家龙头企业几乎占据了当地种植总面积的半壁江山,这些并“不急于赚钱”的企业销售渠道广,抗风险能力强,对个体农户造成的冲击显而易见。大鳄与小鱼小虾争食“蛋糕”的战斗已经打响,青岛乃至全国的蓝莓种植领域,很有可能迎来一次全面洗牌。

  蓝莓跌价从前论克卖,如今论斤卖

  已经快到了蓝莓下市的季节,宝山镇前沟村村民孟广荣还在为蓝莓的销路发愁。

  7月 30日中午,一场小雨过后,天气愈发闷热,孟广荣在自己的蓝莓园里,将空调开到21度,懒散地坐在床上,一根根地抽着烟。

  2010年,看到在本市最早种植蓝莓的青岛杰诚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诚公司)蓝莓种植效益不错,孟广荣在村里也种上了50亩蓝莓。但去年开始,蓝莓的价格却直线下降,从上一年的百元以上一斤跌到40元一斤。2013年,蓝莓的价格还在持续下跌,很多都卖出了20元一斤的价格,而在几年前,20元或许只能买上几十克。

  没有销售渠道的孟广荣这两年一直为蓝莓的销售发愁。蓝莓上市已经两个多月了,孟广荣还有大约1000斤左右放在冷库里,“价格太低了,20块钱一斤没舍得卖。”

  中午12点,孟广荣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后,立刻忙碌起来,“宝山镇的一个朋友请客户吃饭,要26盒蓝莓送给客户。”

  孟广荣从冷库里搬出已经包装好的蓝莓,挨个检查蓝莓有没有变坏。

  因为缺少包装礼盒,孟广荣立刻给妻子打电话,从别处捎一些过来。“先别吃饭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送过来。”

  对方一直催孟广荣赶紧把蓝莓送过去,不过直到下午一点半,妻子才带回包装礼盒,因为一些客户等不及走了,最终对方推掉了16盒,只要了10盒。两个人就互相埋怨对方拖沓,“又损失了一笔大生意。”

  “没办法,如果卖给小贩20块钱一斤,如果当礼品卖的话,价格是35元一斤。”孟广荣说。三四年前蓝莓动辄上百元一斤的“好时候”,现在看起来似乎已经很遥远了。

  产量不减蓝色旋风刮遍黄岛

  蓝莓滞销和价格急剧下降的背后,是种植面积连年增加和产量快速增长。

  以孟广荣所在的前沟村为例,过去两年一下子增加了30家种植户,现在全村蓝莓种植面积已近500亩,“最少的一两亩,最多的50亩。”在前沟村村口狭窄的公路两侧,竖立着四家蓝莓种植园采摘广告牌。

  农户们对蓝莓种植的热衷,一部分源于前几年蓝莓的高利润 ,一部分则源自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自2009年起,原胶南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希望当地能“发展成全国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加之蓝莓的高利润,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蓝莓,就连土地的承包费用也是一路看涨。

  “2010年,一亩地的承包费用是350块钱,现在仅仅三年的时间,每亩地的承包价格就涨到了1000元。”孟广荣告诉记者。

  2011年,眼瞅着蓝莓效益不错,孟广荣的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也动了心思,在孟广荣的蓝莓园对面也种起了蓝莓,“因为有销售渠道,所以效益还不错。”

  在宝山镇、张家楼镇、藏南镇等乡镇的蓝莓种植园,有不少是政府工作人员投资的。

  记者查阅农业部门的数据发现,2002年引种时蓝莓种植面积不足百亩,而从2010年到2012年,蓝莓种植面积几乎成几何倍数增长。2010年底 ,蓝莓种植面积达到了2.39万亩,2011年,蓝莓种植面积增加一倍 ,达到了4.75万亩,到2012年底,黄岛区蓝莓种植已经达到6.7万亩,其中3万亩进入丰果期。

  大鳄介入IT商房产商抢种蓝莓

  在分管特色农业的黄岛区农业局副局长李绍良看来,其实今年蓝莓的价格并没有明显下降,最早上市的在暖棚和冷棚里的蓝莓每斤平均价格在60块钱左右,真正价格低和难卖的都是小散户露天种植的蓝莓,“露天种植的本身个头小 ,质量不好,而且小散户没有销售渠道,只能自己上街去卖,价格卖得很低。”

  李绍良所说的暖棚和冷棚大多是一些工商资本投资的,还有一部分是当地较大的合作社。

  在2010年到2012年这三年快速增长的蓝莓种植面积中,很大一部分是IT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非农企业投资的。

  2013年5月 17日,联想控股旗下佳沃集团首款产品“佳沃”蓝莓正式上市销售。此举意味着联想控股旗下的农业板块佳沃集团已完成对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的并购,12000余亩示范园生产的蓝莓将被变成“联想牌”。

  同样,青岛本土的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开始涉足蓝莓种植。

  青岛著名房地产企业康大集团旗下的康大农业科技公司投资10亿元在陡阳山南侧规划建设蓝莓特色的万亩生态园,“其中包括1311亩蓝莓,预计明后年就会达到盛果期。”康大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崔校宗告诉记者。

  另一处建在藏马山旅游度假区的蓝莓园由隆海集团投资,规划总面积18.5平方公里。区域内现已种植大量树木和特色花卉,开辟了多处特色农业种植园,其中包括蓝莓种植园2000亩。

  此外,作为青岛蓝莓种植的先驱者,青岛杰诚食品公司也开始扩大蓝莓种植规模。2011年,青岛杰诚食品有限公司又分别于六旺、王台、大村等地新辟了千余亩种植园。

  李绍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承,由于蓝莓种植的前期投入比较大,所以一些IT企业、房地产企业等工商资本投资蓝莓有一定的优势,相比于个体农户,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强。

  根据统计,联想佳沃、隆辉农业开发、慧海现代农业、杰诚食品、东港食品、宝康现代农业等10家蓝莓龙头企业拥有蓝莓种植基地 3.5万亩,占了当地蓝莓种植总面积的半壁江山。

  散户叫苦大鳄口下分食“蛋糕”

  随着蓝莓种植面积的急速扩大,滞销问题愈发突出,但个体农户和大企业之间完全是不同的心态。

  以联想控股为主的大企业并不急于挣钱。

  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佳沃集团总裁陈绍鹏认为,蓝莓种植基本遵循“三年投入、四年挂果、五年到七年丰产”的规律,其长周期的特点,正好符合柳传志“不急于挣钱”的战略意图,也给佳沃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打造自身的体系竞争优势。

  康大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崔校宗也告诉记者,他们种植蓝莓并不是为了销售鲜果,而主要是为了休闲采摘。

  但是,越来越多的种植散户开始对大型企业资本介入感到忧心忡忡,在他们看来,这将使得个体农户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据陈绍鹏介绍,佳沃目前采取了两种与农户合作的模式。第一种是佳沃自建种植基地 ,直接从农民手中租用土地,给农民付租金,一般租期30年;第二种是托管,即佳沃直接与当地大户(土地规模500亩以上)签订协议,由佳沃按照自己的标准全权管理这些大户,产品由佳沃包销,主体利润由大户赚取,而佳沃主要赚取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

  但“主体利润由大户赚取”的合作方式并不能让农户满意。青岛富民蓝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永刚种了800亩蓝莓,他今年的蓝莓有三分之一卖给了沃林集团,价格三七开,也就是说如果沃林集团卖出去20块钱一斤,陈永刚能得14块钱。“到现在还没有结算,如果沃林卖的价格高还可以,如果价格低,那还不如自己卖。”陈永刚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孟广荣曾领教过和这些大企业合作的苦头。2010年,他开始种蓝莓时曾和杰诚公司签订过两年购销合同,结果第二年把摘下的蓝莓送到杰诚的时候,每斤25元,而当时的市场价是50元左右。所以今年,他拒绝了沃林提出的收购蓝莓要求。

  ■声音

  资本下乡应注意保护小农利益

  工商资本进入蓝莓产业,大量种植并上市的蓝莓必然拉低蓝莓价格,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事。但是,在此过程中,市场敏感度以及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传统农户不应该成为市场竞争的“牺牲品”。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翔认为,在农产品价格急剧下跌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做的是保护个体农户的利益。

  散户变为“打工仔”?

  记者在蓝莓种植区采访时了解到,联想控股仍在积极扩大蓝莓种植规模,收购一些成型的种植基地 ,这让很多个体种植户更加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蓝莓种植领域,他们的蓝莓种植利润会否被大量分食?

  黄岛区农业局副局长李绍良说,农业局作为业务部门,并没有鼓励社会资本而限制农户种植蓝莓,只不过企业的规模化种植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农户把地承包给大企业,同样也能带来很高的收入。

  “现在大企业把地租下来,租金是一年1000~1200元,以后农户到大企业的蓝莓园里当产业工人,一年收入也有五六千块钱。”李绍良举例道,“成熟季节,一个农民做采摘一天就能赚到150块钱。”

  “如果这个地让农户自己挣,一亩地每年的收益可能也就在七八百块钱左右,所以不如承包给大企业收入高。”李绍良说。

  企业和散户各有优势

  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翔看来,农产品的消费一般情况下都是有限的,如果种植过多,往往会导致销售困难,价格下跌,而在蓝莓价格下跌过程中,政府应该做的是保护个体农户的利益。

  “蓝莓价格高时,很多农户就会蜂拥而上抢种,这时政府应该发出预警信息。而当蓝莓价格低时,政府应该站出来规范龙头企业和小农户之间的关系,保护个体农户的利益。”李国翔告诉记者。

  对于蓝莓种植中的大量资本涌入的现象,李国翔表示,地方政府之所以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务农,拿出各种优惠政策甚至现金支持,是看重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比小农经济有效率这一点。但实际上,如果不依靠农户,龙头企业在生产种植领域是占不到优势的,“现在大多还是采取龙头企业加种植基地加农户的模式。农户负责种植,龙头企业应该在加工领域发展,这样解决了农户的市场销售难题,自然能让农户赚到钱。”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杨 见习记者 孙桂东(署名除外)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