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社区广告
> 新闻 > 青岛民生

赣商青岛淘金历程:小文具做成了大生意(组图)

2013年04月24日08:30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原标题 [赣商:小文具做成大生意(组图)]
一条是青岛市利津路文具一条街,另一条是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工业大道,两条街相距数千里,两者有联系的故事更是从没听人讲过,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们,则和这两条街有着20多年的不解之缘。
赣商:小文具做成大生意
赣商:小文具做成大生意


  一条是青岛市利津路文具一条街,另一条是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工业大道,两条街相距数千里,两者有联系的故事更是从没听人讲过,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们,则和这两条街有着20多年的不解之缘。

  提起文具用品,可以说无人不知;而说起岛城文具经营者,极少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利津路文具一条街上密集分布着四五十家文具专卖店,而其中过半商户却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一个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一个被誉为“华夏笔都”的地方。

  这些人为何不远千里,从自己的家乡到青岛 “淘金”?又是凭着什么秘诀,在青岛占有一席之地呢?近日,记者走近在青的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文具经营业户,了解他们背后的创业故事和创业生意经。

  初期:

  提着皮包四处推销

  黝黑的皮肤、休闲的装扮,剃一板刷头,9日下午,站在自己的文具专卖店门口,青岛福定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秀良言谈中尽显自豪之情。22年前,范秀良高中毕业后,背井离乡来到青岛,跟随叔叔从事文具推销。如今22年过去,经过顽强拼搏,他从一名普通文具推销员成长为首屈一指的文具经销商,不过风光背后也尝尽创业艰辛。

  范秀良并不是首批来青推销文具的垦荒者,在此之前,他叔叔范其太早已在青岛从事文具生意十余年。“我叔叔在青岛推销文具时,那时候没有开店这一说,都是用大皮包装着货,去供销社、单位等推销文具。”范秀良说,高中毕业后不想再继续读书,父母便把他送到青岛,让他跟着叔叔学习文具销售。

  “当初来青岛谈不上愿不愿意,周围同学只要不读书就是去卖文具。”由于自幼在“笔都”长大,范秀良从来没想过做其它行业,他认为卖文具就是最适合他的行业。“每天天一亮,我便往皮包里装满文具,然后跟着叔叔挨家单位去推销,最多的一天跑了5家单位。”范秀良称当时从事文具销售的人不多,他们的生意还说得过去,而当时文具种类也少,主要推销毛笔、钢笔和圆珠笔等文具。

  跟着叔叔学习一年后,叔叔发现工程建设利润更大,于是转行主攻工程建设,范秀良开始独自一人闯青岛。当发现青岛文具市场潜力巨大时,范秀良的一些老乡也陆续赶来从事文具推销,不过那时候他们大都是单打独斗。

  中期:

  借高利贷进货发展

  每天提着一皮包文具四处游荡,为省钱,午饭经常是买几个包子充饥。每年生意不好不坏,范秀良也厌倦风餐露宿的生活,于是开始动脑子想出路。“家有万贯,不如有家临街小店。”有固定店面才会吸引更多的客户,想到这时,范秀良开始四处寻觅店铺。

  经过反复比较,1995年,范秀良在人民一路方中圆步行街盘下一间店面。“那间店只有十几平方米,和现在真是没法比。”如今,范秀良的文具专卖店店面近百平方米,笔记本、中性笔、钢笔、毛笔、计算器、篮球等均有各自的展架,产品大类有近百种,而小类超千种,要放在当时,范秀良称这连想都不敢想。

  缺钱进货,这是范秀良创业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范秀良称,由于当时口袋没钱,进货时一个种类的笔只能进一种,所有的钱进完货后,货架上仍显得很空。“当时也知道一些新产品好卖而且利润高,但因为缺钱,只能眼睁睁看着。”

  天下原本没有路,在荆棘丛生的地上践踏的次数多了,脚下就有了一条路。越没钱进货生意越不好,屡遭挫折的范秀良开始意识到,只有不断进质量优的新货才能赢得市场。“当时为更新货,我只好借高利贷。”对于当时创业的艰辛,范秀良不愿多谈,但幸亏凭借当时的孤注一掷,他的生意开始大踏步前进,货品种类不断更新,慕名而来的客户也越来越多。

  高峰:

  抱团经营开始做品牌

  时光流转到2004年,利津路文具一条街对外招商,“羽翼渐丰”的范秀良成为此处第一批文具经营业户,他的文具专卖店面积也是同批商店中最大的,同时而来的,还有一大批来自他的家乡江西省进贤县的20多位老乡,他们均经营文具批发零售,自此步入“抱团经营”阶段。

  在范秀良的“福定文具”对面东北方向,是其同乡邹小花开的“宏远文具”;而在西北方向,则是其同乡邹国华开的“旋风文具”……由于距离近,范秀良和这两名老乡走得非常近。“宏远文具借10套钢笔。”“借旋风文具10套计算器。”在采访范秀良时,不断有人来借货,同时范秀良的商店服务员也会出去借货,范秀良表示,文具种类太多,没有一家店能进全货,而他和老乡商店之间“调拨”货物非常频繁,相互之间几乎都不做记录,大都是隔天来货便去还。

  随着文具生意不断做大做强,范秀良经营思路也在不断调整。“做品牌才是长久之计。”范秀良逐渐淘汰一些质量稍差的杂牌货,重点发展代理钢笔、计算器、毛笔、体育用品中的知名品牌,将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产品质量提升,范秀良销货渠道也在不断拓宽。如今范秀良赢得长年为国货、维客、家家悦等商场供货的渠道,在去年,其店面也成为青岛市政府文具定点采购单位之一,目前范秀良每年销售额高达500多万元,跻身岛城文具销售“大鳄”之一。

  “文具帮”为何来自江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难理解,肯定是发现青岛文具市场潜在的商机,一批又一批人扎堆在青经营文具,可为何利津路文具一条街上的业户却多来自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呢?例如,“宏远文具”老板邹小花和涂义春来自文港镇,在青经营已近10年;位于利津路15号的旋风文具店为邹国华经营,邹国华和妻子也来自文港镇,他们在青从事这行超过10年;利津路文具一条街40多家文具业户中过半来自文港镇,且他们大都为第一批经营业户。

  说起原因,范秀良的叔叔范其太作为首批来青经营文具的业户最有发言权,他提到,这首先要了解文港的制笔历史,中国近代毛笔史中的“制笔四大家”,文港得其二,“周虎臣”、“邹紫光阁”曾名噪神州,自古就有“药不过樟树不灵,笔不过文港不全”之说。

  “文港毛笔制造历史可追溯至秦朝,当时咸阳人郭解和朱兴到文港传授制笔技艺,后来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制笔工艺,并博得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誉。”范其太表示,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担任临川内史时,对文港毛笔爱不释手,文港毛笔由此名声大震,此后祖祖辈辈文港人便从事文具制造和批发销售生意。

  范其太称,改革开放后,他们文港人开始走出文港推销毛笔及钢笔等文具,靠着“老乡带老乡”的典型模式,一批又一批文港人走向全国各地经营文具生意。范其太属于第一批来青岛推销文具的文港人,后来许多老乡通过他来青,由此形成了岛城的文港“文具帮”。他提到,除了青岛,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有文港人经营的文具专卖店。

  赣商靠什么占据“半壁江山”?

  讨论起经营之道时,范秀良首先提到“赣商”,他说江西“赣商”传统悠久,赣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遂得此名。江右商帮称雄中华工商业900多年,是中国古代实力最强商帮,而范秀良称“江右商帮”勤奋开拓、勇于拼搏的精神一直鼓励着他。

  “不管大步小步,都要领先一步。”这是范秀良的经商之道。“这是斯伯丁最新的一款篮球,这是罗氏钢笔最新款的式样……”在范秀良看来,如今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求新求变,于是进到最好品牌最新款的产品才会让自己更有竞争力。而由于文港人世代经营毛笔等文具生意,他们更懂得消费者需求,因此这也让文港人比本地人更了解消费者在文具方面的需求,进而抢占先机。范秀良说,除了产品做品牌,他们还在价格合理化、品种齐全化上做文章,靠取信于顾客的信誉和质优价廉的实惠,一步步打开了青岛市场,赢得认可。

  同时,文具批发增强竞争力还靠的是“抱团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商家扎堆,就无法发挥“抱团”功能。“老乡扎堆开店,表面上看,我们有了更多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增强市场的抱团聚集功能是更重要的。”“宏远文具”老板涂义春表示,每个老乡店里都有主打的品牌产品,这样他们相互之间也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基本可以满足零售及批发商的购买需求,这也让市场名气越来越大,吸引更多的文具经销商来此进货,他们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好。

  “旋风文具为夫妻店,福定文具做得大,除了夫妻俩,还有店老板的侄女等亲戚。”涂义春表示,由于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来到青岛,老乡们也十分重视乡情,越来越多的老乡来到青岛经营文具经销,大家平时更多的是业务往来,周末有时也会聚到老乡开办的茶楼喝茶打牌,并互相介绍下经商的成功经验。此外,江西商会也会定期举办活动,各行各业的青岛“赣商”也会到同乡优秀企业家的企业参观考察,借鉴学习优秀经验。

青岛论坛热帖地震时躲哪最安全?你不能不知道的生命三角区

[如此青医硕导 比复旦的下毒医学生更可怕] [山东人开车去灾区捐物资,河南人不让走了]
[中国10大衰落城市济南入选 被青岛抢风头] [下岗女工10元一次出卖身体 被讽为毛线鸡]


搜狐青岛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